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

Ewenki

人口

  30,8751

分布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額爾古納左旗、鄂倫春族自治旗、阿榮旗、布特哈旗,其餘少量散居在黑龍江省的訥河市、甘南縣和新彊維吾爾自治區。

語言

鄂溫克族的本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本族文字。牧區通用蒙古語文,農區和山區兼用漢語文和達斡爾語。

歷史淵源

鄂溫克族的祖先早年生活在貝加爾湖以東和黑龍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帶的山林中,以打獵、捕魚維生。歷史上與北魏時的北室韋,唐代時的鞠有密切關係。元代稱他們為林木中的百姓,明代稱他們為北山野人,清代稱他們為索倫部。這民族曾被分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三族,但他們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完全相同,只居住地區不同而已。一九五七年,中國政府根據三族人民的意願,一律統稱他們為「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鄂溫克族原居於貝加爾湖地區,在十七世紀中期,沙俄侵略中國,清政府將鄂溫克族遷到大興安嶺的嫩江支流居住。一七三二年,清政府又將一千六百多名鄂溫克兵丁及其家眷,遷至呼倫貝爾草原地區,亦即今天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族的祖先。

經濟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最多鄂溫克族聚居的地區。該區屬大興安嶺的丘陵山區,河流密布。這區有長著數十種牧草,面積約一萬九千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場,六百多個湖泊,復有八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森林,所以這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既宜畜牧,又宜種植。森林出產名貴木材,又有各種野生動物。輝河兩岸還盛產蘆葦,作為造紙的原料。此外,還有煤、鐵、石油等豐富地下資源。

近年,在政府協助下,引進優良的牲畜品種、先進的抽水系統,又改良耕種和收割的器械,使牲畜和農作物的產量大為提升。工業亦漸漸在自治旗中發展起來。

民族特色
  1. 鄂溫克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多與不同的氏族或外族通婚,其中與達斡爾、鄂倫春、蒙古等族通婚較多。以前鄂溫克族的婚姻多數由父母包辦,父母在子女年幼時已作主訂婚,甚至指腹為婚,早婚的情況非常普遍。
  2. 鄂溫克族牧民從六、七歲開始,不論男女,都要幫助父母放牧,因此他們熟悉各種牲畜的習性,騎馬、馴鹿、套馬等技術馳名於世。
  3. 鄂溫克族勤勞、勇敢、純樸、爽直和誠實,獵民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設有倉庫儲存食物、工具等。如果有人在途中斷糧,可往倉庫自取,及後會主動歸還。他們非常好客,牧區以奶茶奉客,獵區則以鹿的胸口肉和鹿奶敬客。
  4. 鄂溫克族非常講究禮節,奉行長幼有序的規矩。年輕人見到長輩要敬煙、屈膝、側身、拱身以示問安,即使在馬上,也要下馬施禮。
  5. 鄂溫克族常以樺樹皮製造各類衣、食、住、行的器物,從吃飯的碗到簸揚穀物的簸箕都有,還有樺樹皮帽和皮鞋,更有樺樹皮船等。因此樺樹皮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婦女從七、八歲開始已學習以樺樹皮為材料的雕刻、壓印、繪畫、拼貼等手藝,因此樺樹皮容器除實用外,也有美麗的裝飾。
  6. 鄂溫克族男女皆能歌善舞,民歌的曲調豪放,富有森林生活的氣息。
  7. 過去鄂溫克族過著流蕩的帳棚生活,居住在一種叫「撮羅子」的房子中。所謂撮羅子即是以樺木或柳木杆搭成圓錐狀的架子,再覆上圍子。冬天用獸皮,夏天用樺樹皮,這種房子既堅固,又防雨、防熱。
宗教
  1. 傳統宗教

    大部份鄂溫克族信奉薩滿教。薩滿教乃崇拜多神的原始宗教,因此鄂溫克族膜拜多種的神。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族人供奉畜牧之神「吉雅奇」;而狩獵為主的族人對山神和火神畢恭畢敬。此外,他們還有圖騰崇拜,對熊有一套特殊的禁忌和崇拜儀式。

    因為篤信薩滿教,所以負責主管一切宗教活動的巫師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是宗教領袖,還成了領導氏族生產和生活的首領。

    除了薩滿教外,鄂溫克族受雜居的民族影響,也有接受其他宗教。例如牧區的人受蒙古族影響而信奉喇嘛教;受俄羅斯族影響,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族也有信東正教的。

  2. 基督教

    部份鄂溫克族受俄羅斯族影響而信奉東正教,但受根深柢固的薩滿教影響,有人不僅在家供奉耶穌像,也供奉其他偶像。東正教的牧師也參與鄂溫克族的宗教活動,據估計,中國現有約一百位鄂溫克族的東正教信徒。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基督教兩會曾於二○一七年十月七日在呼倫貝爾市基督教堂舉行「壯美亮麗七十載,感恩稱謝述主榮──呼倫貝爾市基督教首屆詩歌讚美會」。鄂溫克族自治旗教會等教會詩班同心獻唱感恩詩歌讚美神。2

最新情況
  1. 在過去,絕大多數鄂溫克族都是文盲,近年教育已大為普及,90%以上的孩童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部份還有機會入讀北京的民族學院和在熱河的內蒙古大學。據報導,二○○五年時鄂溫克族自治旗有各類學校三十八家,其中小學二十家、普通中學十六家、職業中學二家。3
  2. 過去在鄂溫克族中流行的肺病和性病已受到控制,並在多處設立流行病防疫站。衛生情況改善後,一度瀕臨滅族的鄂溫克族,人口在過去數十年已大大增加,脫離滅族的危機。
  3. 據報於二○○三年,政府幫助鄂溫克族最後一個狩獵部落走出山林,搬到根河市郊的敖鄉新村定居。鄂溫克族正努力打造「馴鹿之鄉」的獨特品牌,發展飼養及鹿?品加工業,開辦了鹿?品加工廠和滋補酒廠。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以森林觀光、探險、模擬狩獵、民俗表演和鹿拉雪橇為內容的特色旅遊業,進一步提升鄂溫克族的經濟成長。4
  4. 民族服飾是鄂溫克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族內幾乎人人都有一套漂亮的民族服飾,衣服上常繡上「雲卷紋」,寓意吉祥。一件羊羔皮民族服價值五千元人民幣,製作大概需要五天,若一個月製作兩件,族內婦女就能賺到一千多元人民幣的底薪,這能幫助就業困難的牧民婦女增加收入及提高生活水平。5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http://jdj.takungpao.com/news/2017-10/3502752.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
  3.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749.htm(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三月四日)。
  4. 同上。
  5.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801/328814.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