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家書
2025年9月
親愛的華福家人們,收信平安!
青年流失大概是所有華人教會的共同痛點,也是在世界各地服事時,最常被問及和談及的話題。
香港學園傳道會去年也翻譯出版《當教會遇上年輕人》這本書,提醒我們:年輕人不是教會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上帝託付我們同行和共創的門徒夥伴。最近有兩段關於「如何門訓當代年輕人」的《使命門徒》Podcast訪談讓我深受啟發,也對我如何和兩個邁入青少年的兒子互動很有幫助。一是與中國青年誌 Youthology 創辦人 Kevin 的訪談,另一是與新加坡神之心教會 pastor Fifi 的訪談。
在此與大家分享在牧養青年世代上,近期的一些反思和學習:
1.聚焦使命,引領他們活出福音

教會若要吸引年輕人,首先必須重新聚焦於自身存在的意義與上帝賦予的核心使命。這意味著教會的事工不應只是為了「留住年輕人」,而是要清晰地活出福音的本質。當教會展現出一個超越內部需求的、以上帝為中心的目標時,渴望被賦予使命感的年輕人,才會找到他們參與其中的意義與價值。
2.以同理心理解他們的處境

年輕人渴望被理解。他們面對的困境與上一代所經歷的不同。我們需要認真理解他們所處的經濟壓力、競爭焦慮與身份迷惘,並以福音的眼光來陪伴與引導。
3.承認自己的有限,真誠需要年輕人

要牧養年輕人,第一步是承認我們這一代的有限。青年文化變化快速,我們需要他們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語言與處境。這不只是學習,更是讓他們參與建言、共議決策,成為我們團隊的夥伴。
4.發自內心地想與他們同在

5.以大量具體的肯定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的關鍵是肯定與鼓勵。每一次糾正,至少需要五到十倍的正向回饋(肯定與鼓勵)。唯有在細緻觀察與同行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給出真誠、具體的肯定。當年輕人確實需要糾正時,要記得坦率真誠的「直球對決」,需要建立在深厚的信任與愛的關係中。
6.邀請他們走進我們的生命與事奉

與其設計吸睛的節目,不如打開我們的生活,邀請他們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年輕人渴望的是一位願意與他們同行、展現脆弱與真實的生命師傅 (Mentors),而不是一位在講台上單向教導的老師。同時,也應按著他們的興趣和狀態,邀請他們融入群體、參與服事,讓他們在過程中親身經歷福音的大能。
7.在日常中深度門訓

不要低估年輕人理解和回應上帝話語的能力,因為在他們生命中動工的聖靈,一點都不年輕資淺!最好的門訓發生在一對一的日常生活中。門訓的焦點應是裝備他們如何在生活中研讀上帝的話語、聆聽祂的聲音、與聖靈同行,並分辨上帝此刻正在做什麼,而非僅僅傳授知識。
8.示範不憑眼見的信心

當代年輕人在資訊爆炸過量的環境中,反而對未來感到迷惘。他們所看見的現實,往往是一個忽略了上帝的「無神」現實。因此,教會的關鍵任務是提醒他們,真正的現實是有上帝同在且掌權的 (God is sovereign)。
9.賦權他們在各領域創新

在基督裡,我們不只是蒙愛的兒女,也是承接產業的繼承人。這意味著年輕人擁有在各領域創造文化和轉化環境的潛力。教會需要賦權 (empower) 年輕人,肯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上帝所賜的創造力,參與在上帝的共創 (co-creation) 中,活出他們在基督裡真實的身分。
10.打破模式迷思,處境化地前行

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青年事工模式。每個教會都需要從自身的文化、處境與神學反思出發,走出屬於自己的策略與步調。教會要不斷進行神學反思,並勇敢地探索符合自己社區文化與年輕人需求的牧養門訓之道。
主 僕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敬上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