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家书
2023年11月
华福的家人们平安,
过去四个月,我有幸到访美国、加拿大、义大利、西班牙、新加坡、澳洲等地服事。虽然每个地方的教会生态和处境都各有不同,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无论在哪里,我都看到华人教会越来越关注普世宣教的趋势。然而,在各种场合中,与会者经常被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宣教不仅仅是教会中少数人的事,而是能够让整个教会都参与其中?
本地与异地跨文化宣教

在许多宣教大会上,我们被提醒要将福音带给那些尚未听到的民族,这是我们的使命。宣教不应仅限于本地,也不应仅面向同文化和语言的群体,而是应该到地极,面向各个民族。
然而,对大多数基督徒来说,向那些尚未听到福音的民族进行宣教似乎遥不可及,很难有具体的行动回应。许多人在宣教聚会中受到激励,但缺乏下一步的行动,几周或几个月后,对宣教的负担就渐渐消退了。因此,我们非常需要建立一个阶梯,帮助每个基督徒逐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然而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是:如果地方教会在本地传福音缺乏热情和行动,在本地跨文化福音的机会上也没有参与,却想要走向福音未及之民进行跨文化宣教,是否有点像我们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想要参加赛跑呢?
如果教会本身不改变,信徒个人不面对生命的阴影,无论我们谈论多大的事工,呈现多感人的画面,筹集多少的款项,可能都无法真正给予我们持续走出去和走下去的动力。我们应该正视教会对福音认识的不足,缺乏持续被福音转化的问题,并迫切需要重拾宣讲和活出福音的热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另一个极端,就是只谈福音的更新,却缺乏福音的实际行动。我们需要从“福音的更新”开始,但同时也要有“福音的行动”,以免成为空谈。对于每一个教会来说,走进年轻世代的世界,投身于本地的跨文化福音工作,都是具体可行的第一步!
本地跨文化应该是投入异地跨文化的基础。根据2023年世界华福中心的《2023差传与门徒培育》调研结果显示,华人教会对本地跨文化和异地跨文化的投入是相关的,而不是需要在二者之间选择。整体而言,一个教会越重视本地跨文化的工作,其在海外跨文化的投入也越多!
当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或许我们会开始看到上帝在我们身旁兴起的跨文化宣教机会!也许,我们可以从接待当地异文化群体开始着手!而在这基础上,华人教会需要继续关注那些尚未听到福音的民族的需求,并持续派遣宣教士前往那些地方,开展跨文化宣教和植堂的工作。
《全球华人宣教峰会》

全球华人宣教峰会大合照
针对全球华人教会在宣教上所面临的困境,世界华福中心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今年10月2日至5日期间在台湾举办了《全球华人宣教峰会》。这次峰会的目标是创造大量的交流和对话空间,围绕着一个主题,真实地面对华人宣教的困局,正视众所周知的问题。峰会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华人教会举办了这么多宣教大会、动员聚会和激情洋溢的口号,但在跨文化宣教行动上进展缓慢,甚至倒退了呢?这些问题在会议中得到了关注,包括世代、民族中心主义、科技与媒体,以及整全使命等主题。
在筹备这次峰会时,筹备团队不断思考和尝试,如何建立一个彼此倾听、学习、敞开和合作的福音文化,让每个参与者至少能够遇到几位能够与之同行回应使命的好朋友。我非常感恩,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位参与者,无论他们的服事经验、头衔或年龄,都愿意相互学习,在友谊和信任中进行开放的交流。对我来说,这是福音的具体体现。基督的福音让我们明白,我们蒙恩不是因为我们的恩赐、才能或他人的肯定,而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因此,我们没有什么可自夸的!
宣教峰会结束后,我在网上看到了许多人分享他们的心得。其中一位年轻参与者的分享可参见连结:《We are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aren’t we? 华福宣教峰会后记》。我的好友庄信德牧师也私讯我,他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家骅,我们最终都会被忘记,但很感恩路上有彼此同行。”
他真诚的分享让我想起当门徒奉差遣出去传道,欢天喜地回来和耶稣分享我们“事工的进展”时,耶稣提醒他们:“不要因灵服了你们就欢喜,而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路加福音10:20)愿我们都记得主耶稣的话,并在我们当下的岗位和处境中,忠心喜乐地前行!
在这世上,我们最终都会被忘记,但很感恩路上有朋友同行。
在基督里,我们最终都会被纪念,在新天新地与彼此再欢聚!
既是如此,放下自我,把握当下,享受上帝所赐的每一刻;
或高山,或低谷,或被称赞,或遭批评,或被记得,或被忘记,
都不能拦阻我们带着盼望前行!
主 仆
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
敬上
2023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