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之民
中國少數民族概覽(55)
土家族 | Tujia
人口:9,587,732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及黔东北沿河、印江等县。 |
语言 |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末定。由清朝开始,使用汉语的土家族日渐增多,操土家语者日渐减少。直到如今,90%以上的土家族使用汉语,只有少数人能操土家语。土家族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土家族的来源,有数种不同的说法:一.战国时代秦国灭巴国以后,巴人迁居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这些巴人就是土家族的先人。二.根据湘西一些地区的出土文物和土家地名为依据,土家族是由古代湘西土著居民和以后进入湘西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据《复溪州铜柱记》所记内容,土家语与彝语相近特点,兼与一支彝族的风俗相似,土家族源于唐朝中叶的乌蛮。无论如何,土家族在中国早期的史籍上,已是有记录可考的单一民族。 战国时期,土家族先民巴国歌曲风靡楚国。据史籍记载,有歌手在楚国都唱〈下里巴人〉曲,应和者达数千人。土家族与汉族长期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东汉时期,土家族地区设立学堂,授以汉文化;晋代,土家族学习汉文化之风大盛;明清以后,大部份土家族地区逐步放弃使用土家语而改用汉语,导致今日土家语的息微。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可能是本地人。史籍上称他们为土丁、土人、土民等。他们在一九五六年十月被中国政府承认为一少数民族,定名为土家族。 |
经济 |
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山峦竞秀,河道纵横,风景秀丽。在湖南西部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断发展旅游点,兴建酒店及机杨等旅游设施,大力促进此无烟工业,旅游已成为自治州重要的经济来源。 传统以来,土家族是以农耕为主,在肥沃平原种植水稻,在山区地带种植粟类、豆类等,间中以渔猎和采摘野生植物补充粮食。近年,随着改进耕具和改良种植技术,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工业亦逐渐地建立起来。现时已有的工业包括:水电、造纸、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塑料、化工、建筑等。交通方面亦大为改善,境内的公路四通八达,焦柳铁路贯通南北,湘黔铁路横跨东西,促进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二○○九年二月号,第七页。
注
土族 | Tu
人口:281,928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积石山、卓尼、永登、肃南、天祝等地。 |
语言 |
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共有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基本词汇与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兼吸收了不少汉、藏语词汇。与东乡语和保安语更接近,部份土族兼通汉语和藏语。土族没有本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和藏文。一九七九年,青海政府为土族制订了一套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
历史渊源 |
公元四世纪初,辽河流域的鲜卑族慕容部首领吐谷浑与弟不和,率领部众迁徙至今天甘肃南部的地区,建立了游牧政权,号称吐谷浑国。这政权延续了三百五十年,一直向中原进贡,接受册封。唐初,首领慕容受封为“平西郡王”。公元六六三年吐谷浑国为吐蕃(西藏政权)所瓦解,部众分为三部份,一部降附吐蕃,一部东迁灵州,一部留居青海故地。至元朝,史籍出现了“土人”的族称,“土”是“吐谷浑”中“吐”字的变音。十三世纪,部份蒙古军留驻在土族地区;明朝,中国曾将一批汉人迁至土族区;后来还有一些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迁来。这些民族在当地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土族。所以土族是一个深受多元民族文化影响的民族。 |
经济 |
土族居于青藏高原的北部,全境分为山区、浅山区和川水区。山区有茂密的森林,森林周围是草山,最宜发展林木业和畜牧业。沿河的川水区土地肥沃,耕地成片,是农业的集中地。畜牧业是土族传统的作业,尤其精于养羊和马。土族人爱羊至深,羊圈设在房子的隔壁,客人到土族作客,最忌数主人的羊。古代土族所饲养的良驹“青海骢”,日行千里,驰名中原。至今,他们仍是擅于养马、骑马的民族。一九四九年以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陆续发展工商企业,其中包括农业机械、化肥、酿酒、煤矿等。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9/07/16/012929053.s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 https://www.chinanews.com/shipin/spfts/20190103/1929.s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頁。
注
毛南族 | Maonan
人口:124,0921
分布 |
---|
主要聚居于广西省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另有少部份分散在南丹、河池、都安等县。 |
语言 |
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族交往,几乎所有毛南族都兼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毛南族自称阿南,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据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在元明时代从山东、湖南、福建等地迁来的。在历史上,曾有茅滩、茆滩、冒南、毛南等名称,最初是指毛南族聚居之地,后以地名为族名。在五十年代,毛南族曾定名为毛难族,一九八七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毛南族。 |
经济 |
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山峦重叠,耕地狭小,但族人无惧石山,努力拓展耕地,搬走石块,把每一寸土地都挖掘出来。垒山保土,开垦耕地,整个毛南山乡,都是一层层的梯田。农作物方面,东北部地区以种植粘稻、粳稻、糯稻为主;西北部则种植玉米、荞麦、豆类、红薯、高粱,谷子等。此外,还有油菜、棉花、黄麻、花生、芝麻等类的农作物。由于耕种工具落后和土地的限制,产量不多。现在虽增加了电力和农业机械,但仍属落后,还需时日改善。种植之外,毛南族还擅于牧牛,所饲养的毛南菜牛,驰誉四海,远销至香港、澳门和南洋。毛南族的手工业非常发达,精于打铁、纺织、织染、竹器、银器、石工等技艺,以银器和顶卡花(花竹帽)等工艺品最为著名。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首个民族博物馆正式开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专家称此举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毛南族传统文化。3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二○○九年二月号,第七页。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seac.gov.cn/art/2012/7/2/art_3966_159853.html(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注
水族 | Shui
人口:495,928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布依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贵州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黎平、从江、麻江、凯里等县。还有少部份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宜山、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
语言 |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有一种古老文字称为水书,其特点是:一.象形字比重较大;二.与汉文的甲骨文和金文相似;三.有些字是汉字的变形;四.只有数百个单字,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五.仅限于在宗教活动中使用,只有巫师等才能掌握。水族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秦汉时代,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居住了许多部族,如瓯越、骆越等。史书上一律统称百越,水族可能是百越中之骆越一支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把水族当作单一民族记载的,最早见于明代一些文献。清代中叶以后,水族被称为水家苗、水家等。一九五六年,中共政府正式统一其名为水族。 |
经济 |
水族聚居在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那里山林广布,河流纵横交错,最宜稻作农耕。故水族以种植水稻为主,又长于种糯稻,也种植小麦、玉米、大麦、红苕、高粱、豆类等。其他经济作物有棉花、苧麻、油菜、花生、烟草、蓝靛、油桐等。农具绝大多数是由本族工匠生产。水族非常重视分工,有“女不犁田,男不插秧”的习俗。田地由男人犁好后,就由妇女插秧。近代,水族耕种技术有很大进展,广泛采用优质种子,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水族地区正在发展工业,现已建立的与化肥、煤矿、农业器具、酿酒、陶器、造纸、纺织、竹器、银器手饰等产业。近年政府不断改善道路交通,大大促进水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后,法国(French)传教士藉和约之便,深入水族地区传教,在多处水族地区设立天主教教堂。单在九阡板南所建的教堂就有三十多家和一家学校。在繁盛时期,信奉天主教的人数超过五千人。后在一九○六年发生反教运动,不少天主教教堂被破坏。直到今天,仍然维持天主教信仰的恐怕只余少数。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註
仡佬族 | Gelo
人口:277,2331
分布 |
---|
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二十多个县,还有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这族的特点是非常分散,多与其他民族杂居。 |
语言 |
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各地方言差别很大,甚至在同一县的仡佬族也不能通话。汉语是他们普遍使用的语言,不少人还会苗语、彝语或布依语,大约只有四份之一人说仡佬语。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仡佬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人。另一意思是竹,有史书认为仡佬是僚的后裔,约二千年前,僚人在贵州地区建立了夜郎国,传说夜郎国的大王从竹而生,因而以竹为姓,所谓姓是指整个氏族的名称。这夜郎国的遗族在史书上称为夷濮,时至今日,贵州的彝族仍称仡佬族为濮。濮人奉竹为图腾,并自称为仡佬(即是竹的意思)。以后,史书上也把这自称作为民族的名字。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在历史上,仡佬族沿着山川河谷往各省迁徙,部份仡佬族在东汉时已流入广西南部,甚至迁徙至中南半岛的越南。公元四世纪中叶,他们又曾大规模北迁至四川盆地北部。唐宋时期,部份仡佬族流入湖南。元代,又有部份居于云南。这些仡佬族在漫长岁月中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保留仡佬族称呼的只占少数。今日,贵州省的仡佬族多自称是本地人,广西的仡佬族自称啥该,意思是搬家。这些自称某程度反映了仡佬族迁徙的历史。 |
经济 |
在历史上,仡佬族曾有过辉煌的时间,但因为种种原因,被迫退向贫瘠的山区,古老的文化已然褪色。史书记载仡佬族是从事农耕的民族。至今,在田坝居住的仍种植各种稻米。住在山区的则种植玉米、小麦、荞麦、红稗、高粱、红薯、土豆等。此外,还有苧麻、烟草、油菜、茶叶等。 手工业方面,他们善于酿酒,著名的茅台酒就是源于仡佬族的牂柯酒。他们还长于采矿和冶炼,尤其是炼汞,到今天,不少仡佬族仍然在深山中开砂炼汞。部份仡佬族还铸造铁犁等农具。部份居于河边的善撑船,能驾小舟冲过激流险滩,以航运为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408.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 同上。
注
仫佬族 | Mulao
人口:277,2331
分布 |
---|
仫佬族约有90%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罗城县,其余散居在罗城县附近的宜山、柳城、都安、忻城等县。 |
语言 |
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因与汉、壮等族往来密切,大部份仫佬族都会说汉语和壮语。无本族文字,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僚人在晋代已出现,且有僚人在云贵高原一带活动的记录。唐宋以后又出现了僚、伶人的群体,至清朝时代的《大清一统志》曾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仫佬族自称木冷或谨。一九四九年以后,统称仫佬族。佬即是种田人或耕种人的意思。 |
经济 |
仫佬族居住的地区群山环绕,群山之间有小块平原,境内有龙江的支流天河和融江,提供水利和灌溉的条件。仫佬族素以种植水稻著名,还擅长种植棉花。其余的农作物还有玉米、红薯、荞麦、高粱、花生、黄豆等。仫佬族农家喜养马,部份农人还以马来耕种。仫佬族的山区盛产煤,素有“煤乡”之称,因此仫佬族在许多世纪前已开始采煤。近年采煤业更具规模,许多仫佬族多以矿工为业。此外,仫佬族打制铁器工具和烧制缸瓦及陶器手工业,已有数百年历史。他们制造的沙罐可以煮饭、煮茶、蒸酒,是非常著名的民族传统工艺品。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最新消息 |
中国政府正在罗城县实现城乡一体化,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二○一二年将规划仫佬族凤凰古城,仫佬族民族博物馆也会计划迁建,仫佬族古歌、竹球、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3 |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上中下)》,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第七十八期(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gx.xinhuanet.com/2012-02/23/c_111561051.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七月十六日)
注
布依族 | Bouyei
人口:3,576,752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及安顺等地,另外在黔东南、黔西北也有散居。多集中在河谷或依山傍水的地方。 |
语言 |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原来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在政府的协助下,一九五六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
历史渊源 |
布依族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布依族与壮族同出一源,在唐朝以前,他们被视为一族。在公元九百年后,两族各自发展自己的文化,因而被公认为两族。唐朝时,政府委派当地的地主管理布依族,因而发展为封建制度,大部份的土地都落在地主手里,贫民却无立锥之地,两者之间的矛盾曾引发多次的农民革命。 |
经济 |
布依族居于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盛产水稻。布依族妇女擅长制作蜡染布,是畅销国内外的工艺品。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共政府为布依族建筑水利工程,改善耕种方法,并发展不少钢铁、化学、电子等工业。 |
民族特色 |
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到二十一世纪初已形成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2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 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3734.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注
布朗族 | Bulang
人口:127.3451
分布 |
---|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多数集中在布朗山和西定,其余散居在临沧地区的双江、镇康、云县、耿马和思茅等地区。 |
语言 |
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没有本族文字。布朗族兼通汉语、傣语和佤语,部份人会汉文、傣文。 |
历史渊源 |
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历史上对布朗族有不同称谓:濮人、哀牢人、蒲满人等,一九四九年以后,定名为布朗族。 |
经济 |
布朗族大都居住在海拔1,500至2,300公尺的山岳地带,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足。原始森林有各色各样的珍贵木材、药材、飞禽走兽。布朗族长居高山,经济发展落后。族人以务农为主,种植旱稻、茶叶,布朗山的普洱茶十分著名。手工业并不发达。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政府推出的“兴边富民行动”改善着布朗族的生活水平,修建了学校、文化室、卫生室,解决了交通、通讯、电力、饮水、电视五通问题。2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新华网:「云南兴边富民行动10年 边境25个县市发展步伐加快」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yn.xinhuanet.com/gov/2010-11/19/content_21438697.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注
白族 | Bai
人口:2,091,5431
分布 |
---|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内(占80%),其余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和湖南省桑植县。 |
语言 |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白族与汉族长期有密切的交往,白语中含有大量汉语词汇。白族曾借用汉字来标记白语,称为汉字白读,但并不通行,故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白族是古老的民族,他们所聚居的大理是云南省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发掘证明,这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在这里设置郡县。公元八世纪唐朝时,这里建立了彝、白族为主的南诏国,实行奴隶政权制度。二百五十年后,奴隶暴动,推翻了南诏国,建立了白族为主的大理国,推行封建制度。公元一二五三年,蒙古人挥军南下,灭大理,建立大理路行省,把大理地区置于中央直接统治之下。元、明、清时代,大批汉人及部份回族进入白族地区,明、清时更兴办学校,提倡科举,造就了一批白族进士和举人。 大理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表现不俗,但在一些偏远山区,仍残存奴隶制度。 白族自称为白子、白尼,史称滇僰、白蛮、民家等。一九五六年,根据白族的意愿,一律通称白族。 |
经济 |
白族聚居在云贵高原西部,大部份为横断山脉南部的峡谷区。山川紧密排列,江河顺山涧奔流而下,组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温泉。由于各地高低悬殊,受地势、地形影响,气候差别甚大。多种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湖泊区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庄稼一年两熟。山区蕴藏丰富矿产和稀有金属,兼有闻名全国的大理石矿林。森林茂密,既有松、杉等优质木材,复有种类繁多的珍贵药材。在这些天然资源条件下,白族在经济上一直有不错的发展。近年,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大商行,经营各种工业、矿务。业务范围还扩展至港、澳地区和印度(India)、缅甸(Myanmar)等国。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5/12/n7887509.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 http://www.kaixian.tv/gd/2019/1009/1043592.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 http://yn.people.com.cn/news/yunnan/n/2015/1123/c228496-27159419.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 http://chinacatholic.cn/html/report/14060625.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http://eats.ac/eats_plaza/news/?module=module&act=dispModuleSkinInfo&selected_module=board&skin=xe_official&mod=document&uid=190&pageid=1(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seac.gov.cn/col/col352/index.html(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八月八日)
- 同上。
- 远东广播:《中国新闻及代祷资料》(二○一三年十一月号)。
注
回族 | Hui
人口:11.377.9141
分布 | ||||||||||
---|---|---|---|---|---|---|---|---|---|---|
宁夏、甘肃、河南、新彊、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天津、吉林、陕西等城市。 | ||||||||||
语言 | ||||||||||
汉语为回族之共同语言,但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通用汉文。在边疆地区,回族也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 | ||||||||||
历史渊源 | ||||||||||
| ||||||||||
经济 | ||||||||||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小商业及经营著名之清真小吃馆等饮食业。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回族兼营畜牧业。 | ||||||||||
民族特色 | ||||||||||
| ||||||||||
宗教 | ||||||||||
| ||||||||||
最新情况 |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 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3734.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注
佤族 | Wa
人口:3,576,7521
分布 |
---|
主要散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或半山区。部份散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保山及思茅等地的山区。 |
语言 |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有布饶、拉佤和佤三种方言。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以布饶方言为基础,创造了拉丁字母拼音的文字。 |
历史渊源 |
佤族是史籍上记载的百濮的后裔。唐代称为濮子蛮,宋代称为蒲蛮,明代称为古刺和哈刺,清代称嘎刺、哈瓦。傣族称他们为卡佤,卡的意思是奴隶。一九四九年后,统称为佤族。今日的佤族由布饶(种旱谷地的人)、拉佤(有木栅栏寨门的人)和佤(有竹木寨门的人)所组成。 |
经济 |
佤族居住在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怒山山脉南段,当地习惯上被称为阿佤山区。此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长久以来,佤族以农业为主,佤族种植的农作物有稻谷、荞麦、小米、玉米、豆瓜、芋薯、棉花等。因为农具落后,靠刀耕火种的方式生产,因此产量不高,必须靠狩猎和采集山菜野果来补充生计。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消息 |
二○○三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建成了佤族博物馆,继续保留发展了民族歌舞团,举办一年一届的木鼓节,还对被命名的民间艺人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还开办阿佤文化传承小组。3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维坤,「大地震后的佤族教会」,《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
- 齐汉编:「美丽中国:传承佤族文化的追梦人」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3/01/31/6251s4008936.htm (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註
壮族 | Zhuang
人口:19,568,546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地,其余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并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
语言 |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大致相同。壮族没有本族文字,但约二千年前,曾有人用汉字记录和创作壮族的民歌。公元七世纪,唐朝一些汉、壮知识分子,借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创制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称为土俗字。但因笔划过繁,使用不便,并不通用。一九五五年,中共政府为壮族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一九七八年再加以修订,这套拼音文字现正在壮族中推行。 |
历史渊源 |
壮族是广西境内的原居民,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中国的南方。在战国至秦汉时代,泛称南方的居民为百越,当中包括了壮族的先民西瓯。 2秦始皇曾平定百越,并置桂林(今广西省)、南海(广东省及广西省)、象(两广南部及越南北部)三郡。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百越亦乘机独立。汉武帝年间,再度派兵定乱,重置郡县。唐代,壮族的先民又乘乱独立,建立地方政权达百年之久,后被平定,归入中原版图之内。 在历史上,壮族有西瓯、骆越、僚等各个不同的名称,宋代时称为僮、獞等。壮族的自称有布壮、布侬、布土、布僚、布越等。一九四九年以后,被统称为僮族。一九六五年,在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建议之下,将僮改为壮,壮族的名称遂被确立。 |
经济 |
壮族聚居的广西省,境内山峦起伏,区内的石灰岩分布很广。区内可见很多石山拔地而起,加上瑰丽奇特的岩洞和地下河流,构成了美不胜收的景色。举世知名的桂林市,就是壮族地区内著名的旅游点,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业亦成了广西省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当地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最适宜农作物生长。壮族亦以务农为主,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水果等。境内又有森林覆盖,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木材。此外还有三七、蛤蚧、茴香、肉桂等药材和香料;煤、铁、铜等丰富矿藏。在广西北部,有北海、防城等重要港口,盛产名贵海产,其中以南珠最为著名。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远东广播公司在一九九○年展开了壮语的福音广播,现时每天下午五时三十分至六时,良友少数民送台设有壮语广播。 |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中下)》,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 “秦时称为百越的外族人,大体上可分为四区:今日浙江省南部有东瓯;福建省有闽越;广东省及越南南部有南越;广西省有西瓯。”见傅乐成着,《中国通史》上册,(台北:大中国图书留司,一九八二年),第一一一页。
注
京族 | Jing
人口:33,112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有京族三岛之称。 |
语言 |
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文字方面,过去曾使用改自汉字的字喃,仍可在山歌抄本和宗教经典中看到,但现在已通用汉语中的广州方言和汉文。 |
历史渊源 |
十六世纪,京族因打鱼而从越南的涂山等地迁来今日的京族三岛,一直居留至今,成为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过去曾自称越,一九五八年定名为京族。 |
经济 |
京族三岛盛产鱼、虾、蟹、贝等。除了七百多种鱼类外,还有珍珠、海马、海龙等名贵海产。捕鱼之外,他们还种植水稻、红薯、花生、芋头、玉米及水果等。近年,京族的捕鱼业有很大的发展,由竹筏改用渔船,使用拉网、鲨网等捕鱼。又发展海水养殖业,使鱼获的生产有稳定的增长,经济收益亦得到保证。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二○○九年二月号,第七页。
- http://www.dxzf.gov.cn/dxyw/2013wmbss/201907/t20190716_61080.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二日)。
- 同上。
- http://www.dxzf.gov.cn/dxyw/2013wmbss/201904/t20190423_59138.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二日)。
注
侗族 | Dong
人口:3,495,993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广西省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等地。 |
语言 |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而南、北方言又各分为三个土语区。过去,侗族没有本族文字。一九五八年,政府帮助侗族以拉丁字母创造侗文,但尚未广泛地流行,侗族多通晓汉语。 |
历史渊源 |
侗族源于秦、汉时代的骆越(即百越中的一支),魏晋以后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份。洞或峒是隋、唐时代对黔湘桂边境所属地区之称呼,后来演变成对侗族的称呼。明、清两代则称之为峒蛮、峒苗等,但侗族自称干,原意是用树枝、木桩等物把居住地点围起来,后来变成住在“干”中的人,最后变成这些人的社会组织名称。侗族的名称则由隋、唐时代的洞或峒的称呼演变过来。 |
经济 |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还从事渔猎。所出产的梗稻和糯谷多达二十余种。侗寨内鱼塘四布,饲养鲤鱼和草鱼。侗族山区是全国八大林区之一,盛产杉木、油茶,其他木材、桐油、茶叶等也很丰富。在偏远的森林地带,侗族有集体狩猎的习惯,狩猎所得公平分配。 贵州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政府欲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故大力鼓励外来投资。据中共政府公布,自一九八六年开始,侗族已与五十七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又与十六个国家组成合资企业。工业生产亦建立起来,最新的数字共有8,717项工业单位。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侗族基督教圣经:http://dong-bible.awardspace.biz(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seac.gov.cn/col/col388/index.html(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注
拉祜族 | Lahu
人口:499,167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澜沧江以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邻近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 |
语言 |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拉祜西和拉祜普三大方言。一般拉祜族兼懂汉语和傣语。过去,拉祜族没有文字,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宣教士曾为拉祜族创制以拉丁字母拼音的文字,通行于部份地区。一九五七年,政府把这些文字加以改革,创制了新的拉祜文。 |
历史渊源 |
拉祜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源于古代甘肃、青海的古羌人。在历史上,古羌人部份支系曾向南迁徙,进入今日的云南境内,秦汉时期被泛称为昆明夷。唐代,此昆明夷之一支再次南迁,部份迁至澜沧江以西地区,称为拉祜纳,部份迁至澜沧江以东地区,称为拉祜西。在历史上,拉祜纳曾被称为大保黑,拉祜西称为小保黑。十三世纪以前,拉祜族已成为单一民族。 拉祜是民族自称,拉是虎的称呼,祜是用火烤吃之意,拉祜即是用火烤吃虎肉的意思。据说拉祜族曾是精于猎虎的民族。另一说拉祜是幸福的意思。按不同的支系,拉祜族分别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 |
经济 |
拉祜族居住的澜沧江流域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最宜种植。拉祜族一直以来亦以耕种为主。碍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拉祜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均,经济生产甚为落后。在澜沧江以西的拉祜族种植旱谷、水稻、玉米、高粱、荞麦、豆类等农作物。生产工具只是竹、木等农具,连铁器也没有,加上技术落后,不懂施肥,产量极低,必须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来补充粮食。 居于澜沧江以东的拉祜族与汉族接触较多,农具与汉族相同,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他们亦是以种植为主,农作物有水稻、旱谷、玉米、高粱、谷子等。手工业有打铁、纺织、竹器编织等,多为自用,甚少出售。 近年,经济方面得政府资助,农业的技术提高,田地的面积扩阔了,品种亦改良了,使农作物的质与量都大为提升。工业方面,亦发展农业机械、制糖、制茶、采矿、水泥等国营工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news/2017-05-23/detail-ifyfkqks4494555.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 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news/2016-09-17/detail-ifxvyqwa3330796.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 牛芍:「京教和政治──拉祜族教会面对的问题」,《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第九至十一页。
- http://m.gospeltimes.cn/news/40020(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06/25/c_1124668872.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9/01-01/8717296.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注
东乡族 | Dongxiang
人口:774,9471
分布 |
---|
主要分布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居于甘肃广河、和政、临夏等县,新疆伊犁地区。 |
语言 |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词汇中不少借自蒙古语、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有一部份来自汉语。没有本族文字,直至二○一五年年初,东乡族语言文字资源普查小组深入甘肃省东乡、临夏、广河、和政及河西走廊地区等七个东乡族乡镇,对该族语言文字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进行田野作业。经过约一年的评估,民族语言工作者在民间搜集整理出一批东乡族文字,为传承保护东乡族优秀历史文化打下了基础。2 |
历史渊源 |
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蒙古部崛起于大漠,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西征,攻陷了多国城池,掳获大批俘虏为其服役。期间蒙古军曾征服中亚的撒尔塔地区,俘获了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军人和工匠,成吉斯汗把他们编成营,有的被收编为军,随军队服务;有的被遣送至中国,为蒙古人服役,其中一些人被遣送到今甘肃的东乡一带。 成吉思汗把这些撒尔塔人编入“探马赤军”,战时打仗,平时放牧垦田。蒙古人把各类工匠分别集中到一处地方居住,并根据各类工作为其居住的地区命名。至今,东乡许多村落仍以工种命名。这些色目人与当地的回、汉、蒙古、藏族等经过数百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今的东乡族。所谓东乡,其实是以地域命名,东乡族自称为“撒塔”,即“撒尔塔”,表明他们源于西域的撒尔塔;另一解释是撒尔塔属蒙古语,意思是黄色,与东乡族的眼睛和头发多呈黄色有关。 一九四九年以前,东乡族未被承认为一独立民族,被认为是回民之一种,称为“东乡回”或“蒙古回回”。后才被正式承认为一独立民族,统称为东乡族。 |
经济 |
东乡地区大部份是海拔一千九百至二千三百公尺的干旱丘陵山地,因为长期被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破坏,形成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贫瘠。全区耕地仅有1,530平方公里,在东乡族90%皆以务农为业的情况下,生活条件相当困难。故兼饲牛、羊、骡等牲畜,或从事小商贩、运输、制毡等帮补家计。 近年,情况已大大改善,政府在东乡县修建了中小型水库十多处。又在川?地区大修水利,兴建水渠,又在山区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大大地改善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增加了农耕的面积,使粮食产量增加。 东乡族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洋芋、玉米、青稞、豆类等。东乡县沿河一带盛产瓜果,驰誉省内外。此外,东乡还出产甘草、防风、柴胡等野生药材。畜牧业在经济上亦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牲畜有骡、驴、马、牛、羊等,其中以羊的数目最多。 工业方面,因为交通运输不断改善,各类工商业都发展起来,目前有农机厂、面粉厂、食品加工厂、五金厂等五十多种。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一刘家峡水库就建造于流经东乡县的黄河段上,为东乡县提供电力,亦有助于工业的发展。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203/-1-2887909/1.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3/c_1117226943.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 同注1。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注
羌族 | Qiang
人口:312,981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 |
语言 |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没有本族文字,许多人懂汉语,长期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称羌人,分支繁多。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已有羌人的记载。据说,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与羌人有密切的关系。据考古发现,羌人主要活动的地区在今甘肃、陕西西部、山西西南及河南西北一带。东周时期曾有部份羌人涌进中原地区,后又向西南部迁移。汉代时未进入中原的羌人曾建立过一些部落联盟。在公元六至九世纪,藏族逐渐强大,居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支羌人与藏民融合,成为藏族的族源之一。 隋唐时期,羌人曾建立两个东女国,向唐朝进贡。宋时,另一支羌人建立了西夏国,不少汉人移入羌人聚居的地区,带进各种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羌人亦逐渐汉化。今日在四川的羌族是古代众多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一九四九年以后统一称为羌族。 |
经济 |
羌族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既有高山深谷,亦有密林急流。天然资源非常丰富,野生动物繁多,举世知名的大熊猫和金丝猴就在此区生活。 羌族以务农为主,兼营畜牧业,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青稞、小麦、荞麦和各种豆类。牧畜业有黄牛、牦牛、犏牛、马和羊,其中以养羊为主。羌族是出色的石匠,农闲时常到藏族、汉族地区做建屋、淘滩、筑堰、打井等工作,全国著名的都江堰工程,不少羌族都参与其中。近年,羌族地区亦逐渐建立一些工业,其中包括制革、造纸、木材、水泥、化肥等。中共政府在羌族地区兴建了不少中、小型水力发电站,并修筑了二百六十公里高速公路,大大改善羌族地区的生活和运输。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教育方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于二○一三年四月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逐步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该条例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强了控辍保学的具体措施。2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13/4/7/10255095.shtml(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注
门巴族 | Monba
人口:11,1431
分布 |
---|
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居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专区的墨脱县、米林县及山南专区的错那县。 |
语言 |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族文字,通用藏文,懂藏语的人也不少。 |
历史渊源 |
门巴是藏人对门巴族的称呼,意思是门隅地方的人,后成为民族自称。门巴族居住的地区,在公元七世纪已属西藏领土之一部份。史籍早有明确的记载。公元十七世纪达赖喇嘛五世派官员到门隅宏教,扩建达旺寺,展开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接受西藏政权的管辖。 |
经济 |
门隅是藏语,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区。此区地理环境复杂,山川河岳的阻隔,令外族不易涉足。门隅北高南低,北部河谷较阔,是主要农业区,出产的农作物有水稻、荞麦、青稞、玉米、小麦及少量蔬菜。由于耕作工具简陋,农产量低,族人还需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来补充生计。门隅北部有不少肥美草场,是饲养牲畜的好地方。所饲养的牲畜有牦牛、犏牛和黄牛,马和羊较少。牦牛和犏牛不单是奶类品的来源,更是承担运输的役畜。 手工业方面有木器和竹编,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8-25/doc-ihytcern3496853.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注
阿昌族 | Achang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腊撒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等地,其余散居于大理、玉溪、楚雄、西双版纳等地。 |
语言 |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梁河、户撒两种方言,无本族文字,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阿昌族在汉文史书中有峨昌、莪昌、阿昌等名称,他们的先祖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十三世纪迁徙至今陇川,梁河地区。唐宋时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一九四九年以前,阿昌族受傣族土司管治,但也有少部份汉人是地主。 |
经济 |
阿昌族聚居在滇西高山峡谷,属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故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一九四九年以后,阿昌族开始种植茶、咖啡、油桐等经济作物,并且在梁河县内发展一些工业如打铁、榨油、漂染、农具等。阿昌族擅长打铁制刀,他们出产的户撒刀闻名于云南边陲的各民族中。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425.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 同上。
注
俄罗斯族 | Russian
人口:16,1361
分布 |
---|
散居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其中以伊犁人数较多,其余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境内,还有散居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
语言 |
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
历史渊源 |
俄罗斯族自十八世纪开始由俄国迁入中国,但数目不多。到了十九世纪以后,有更多俄罗斯族进入中国,在东北、新疆各地定居。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大量俄罗斯族涌进东北的哈尔滨,人数曾多达十多万名。东北的哈尔滨被称为远东之门。其实早在一八九六至一九○四年间,俄国把西伯利亚(Siberia)铁路伸延至中国东北,吸引了数万名俄国铁路工人到哈尔滨工作和定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取得铁路控制权,失业的俄罗斯族铁路工人南移至上海,那时聚居于上海的俄人已有约二万五千人。一九四九年以后,离开中国的俄罗斯族日渐增多,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实施单一国籍法,要求俄罗斯族选择中国籍或俄籍,斯时中国开始对外开放,许多俄人移居澳洲(Australia)、美加、南美等地。部份有亲人在俄国境内的,亦回国与亲人团聚,使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大幅减少。现时留在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多是在十八、九世纪移居中国,与当地人结婚繁衍,归化了的俄罗斯族的后裔。2 |
经济 |
居住在城市的俄罗斯族,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乡村居民则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也有人从事园艺、饲养牲畜等。他们的生产技术、经济及文化水平一般都较高。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随着俄罗斯族在十八世纪以后移居中国的东北及新疆等地,各地亦陆续兴建东正教教堂。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从一八九八到一九六六年,中国境内共有九十七所东正教教堂、修道院及祈祷所,单在哈尔滨境内就有三十二所。但随着俄罗斯族大幅度离去,信徒大大减少,东正教也日渐息微。 万民网的资料显示,部份中国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其他是无神论者。除了东正教信徒之外,族人还有浸礼会教友和门诺派教徒。许多东正教信徒的宗教生活混杂偶像崇拜。中国目前没有出版俄语《圣经》。8约书亚计划(Joshua Project)指,截至二○一九年十月,基督徒占全族人口百份之五十五。9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参考自Midge Conner,
“A Sketch of China’s 2,500 Russian Decendents, Drawings of’ ‘White Russians’ in Harbin”, China Prayer Letter and Ministry Report, No.113, December 1990-January 1991. - 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30/content_2905643.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七日)。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http://www.wanmin.org/minzu/eluosiren(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七日)。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4598/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七日)。
注
保安族 | Bonan
人口:24,434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少数散居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县等地。 |
语言 |
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和土族及东乡族的语言比较接近。保安语又吸收大量的汉语。基本上,保安族都通晓汉语,采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根据传说和方言的特点,一般相信保安族是元代一支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军队,屯驻于青海省同仁县,与当地各族交往、融合而形成,冠以地名,称为保安族。一百多年前受到青海省当地喇嘛和官员逼害,他们被逼离开家园,辗转移居至今日的居地。 过去,保安族并未被执政者接受为一个民族,直至一九五二年八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承认保安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
经济 |
保安族的居地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干旱山区,北滨黄河,境内也有数条河流经过。保安族以农务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青稞、豌豆等,靠近黄河边还生产果瓜。此外,还有名贵药材、野生动物和矿物等出产。 过去由于生产工具和种植方法落后,农耕发展极为缓慢。近年经过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改良谷物品种等措施,使农产品的质和量都大为提高。 保安人擅制腰刀,所出产的保安刀名闻中国西北诸省。以往,制刀技术只属家庭作业,由父传子。一九五七年开始,建立了刀具厂,不断改良和增加生产,曾达至每年生产量十多万把,成为保安族一份可观的收入来源。如今保安腰刀作为生活用具、旅游纪念品和馈赠品,畅销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并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印度(India)、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等地区和国家,受到许多国外人士的喜爱。2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为提高保安族的教育水平,近年该县新建及改建学校八十二家,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6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news.kf.cn/2019/0816/399956.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
- https://kknews.cc/history/6lrv8nl.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
- 同上。
- http://frontiers.org.hk/wp-content/uploads/2016/01/%E4%BF%9D%E5%AE%89%E6%97%8F-1.pdf(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
- 资料引自中国民族网,网址:
<http://mz.china.com.cn/?action-viewnews-itemid-3803>(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注
哈尼族 | Hani
人口:1,733,166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哀牢山区的元江、黑江、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是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余居住在无量山区的澜沧、西双版纳等地,另有零星哈尼族散居于禄劝、双柏、昆明、石屏等十多个城市。 |
语言 |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有哈雅、碧卡和豪白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甚大,彼此之间不能通话。哈尼语本没有文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以拉丁字母形式创制了哈尼文。 |
历史渊源 |
哈尼族是古老的民族。公元前二世纪,滇池区域以南的泸江流域一带,已有一名为和的部族(即哈尼族的祖先)居住,且接受中国朝廷的统治。汉、晋时期,曾受南诏、大理的统治,又有彝族、白族等民迁来,形成一杂居群体,而哈尼族亦渐迁移到红河两岸。在史籍上,哈尼族有多种不同的名称:阿泥、和夷、和蛮、哈泥等。哈尼族亦有哈尼、豪尼、碧约、雅尼等不同的自称,但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成了这族统一的名称。 |
经济 |
哈尼族居住的地区在海拔1,300公尺至1,700公尺之间的山腰地带,平均气温17℃左右,全年气温差别不大,是一四季如春、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哈尼族善于把一座座大山开辟成层层叠叠的梯田,种植水稻和紫糯稻等。其余经济作物有茶叶、紫胶、棉花、蓝靛、草果、棕片等。哀牢山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盛产木材,珍禽鸟兽和山货药材,而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是世界上主要产锡之地,所出产之锡,运往全国及欧、美数十个国家。其余还有黄金、白银、石棉等矿产。 此外,矿务、机械制造、化学、水泥、纺织、塑胶、食品加工、茶叶等工业亦纷纷在哈尼族地区建立起来。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honghe.yunnan.cn/system/2019/10/16/030400239.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四日)。
-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01/WS5d6c64bfa31099ab995dd295.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 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pages/2018-09-12/detail-ihiycyfx8869171.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 https://e-info.org.tw/node/112130(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9-07/06/c_138203261.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 春草:「墨江——哈尼教会见闻」,《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
- http://m.gospeltimes.cn/index.php/portal/article/index/id/32615(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四日)。
注
哈萨克族 | Kazak
人口:1,562,5181
分布 |
---|
99%的人口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
语言 |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族的分布地域非常广,但语言的差别却不大,在不同国家的哈萨克族的词汇虽有差异,却依然能够通话。哈萨克族的文字经过多次变化。在历史上,他们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伊斯兰教传入后,他们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哈萨克语。中国政府在一九五九年为他们设计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并不通行。结果在一九八二年,政府决定恢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文字,新文字则作为音标而加以保留。 |
历史渊源 |
哈萨克族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乌孙人由河西走廊西端迁到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与游牧于此的塞种人和大月氏人建立了乌孙国。公元六世纪,乌孙成为西突厥汗国的主要部落之一。八世纪中叶,乌孙在葛逻禄人统治下获得重大发展。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后建立了金帐汗国(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又分裂为白帐汗国和蓝帐汗国,乌孙是白帐汗国的臣民之一。十五世纪初,白帐汗国又分裂出乌孜别克汗国,部份白帐汗国(乌孙部)为逃避乌孜别克汗的残酷统治而逃往楚河流域,并与当地的游牧民族融合,形成了今日的哈萨克民族。十七世纪后期,统治新彊及附近地区的蒙古准噶尔部向四边扩张,许多哈萨克族牧民被迫离开故乡。十八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之乱,哈萨克族牧民又回到原来的牧地。沙俄侵略西北边彊时,许多哈萨克族迁到新的中俄边界,后又逐渐迁回中国境内,组成了今日中国的哈萨克族。 哈萨克一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白天鹅,另一说法是避难者,也有人认为是游牧不定、胜利者,或是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勇敢、自由的人等。 |
经济 |
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地处青藏高原北面,区内有巍峨的高山,山峰上终年积雪,积雪融化后形成许多溪流,滋润着辽阔的草原,成为天然的牧场。哈萨克族传统以来亦是以畜牧为业,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放牧的动物包括马、绵羊、山羊、牛、骆驼等。畜牧既是肉食、饮料(马奶)的来源,牲畜的皮毛加工后可造衣帽鞋履。马和骆驼更是驮物运输的好帮手,羊是喜庆节日的祭物。 手工业方面,妇女擅于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他们以金银、玉石制作的装饰品,水准非常高。过去他们视经商为可耻,现已改变,有少量人从商。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9/15/WS5d7df9f9a31099ab995dfded.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099.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913467(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 https://zh.bitterwinter.org/kazakh-writer-and-his-siblings-detained-in-xinjiang-camps/(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192605/article-谈新疆再教育营-受害穆斯林:像折磨不是教育(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注
怒族 | Nu
人口:36,575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三县,少数居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内。 |
语言 |
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族文字,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彼此之间不能通话。 |
历史渊源 |
怒族是怒江峡谷最早的居民,其族源可追溯到唐代的卢鹿蛮和元代的路蛮。唐代樊绰的《蛮书》有这样的记载:“游江,俗名怒江,出潞蛮。”怒族自称怒苏、阿怒等,称怒江为“怒米挂”。怒即是黑,米挂是江水之意,怒江即黑水。 |
经济 |
怒江两岸天然资源极为丰富,有盛产木材的原始森林,还有名贵药材、珍禽异兽和丰富矿藏。怒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不平均,一些地区发展接近汉、白族;一些则停留在原始公社制度当中。怒族以农业生产为主,但耕种技术落后,产量很低。出产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荞麦、小麦、豆类等。农闲时,男子以打猎、捕鱼、养蜂取蜜、采集草药等帮补家计。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在中共当政后,为怒族地区建立了小学和中学,使大部份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此外,还兴建了四家医院和卫生防疫站。过去怒族地区交通不便,政府近年为他们兴建了公路和桥梁,大大改善怒族地区的交通。 怒江的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已建成一个遍及州县区乡的医疗卫生保健网。二○○三年,全州已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有各类卫生机构八十五个,乡村医疗点288个。多发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医疗条件有了较大改善。2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http://www.seac.gov.cn/col/col322/index.html(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注
柯尔克孜族 | Kirgiz
人口:204,4021
分布 |
---|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份聚居在新疆西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其余的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另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内亦有数百柯尔克孜族人。 |
语言 |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大多基本词根与其他突厥语相同,因此语言虽有别,基本上可通话。古柯尔克孜文字以阿拉伯字母拼写,现已失传;一九四九年以后,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创制了新的柯尔克孜文字。部份地区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 |
历史渊源 |
柯尔克孜族是古老的民族,史书记戴他们在公元三世纪前在中国北方的叶尼塞河上游生活,是匈奴的属部。公元七世纪,叶尼塞河上游成为唐朝的属区,他们的首领变成唐朝的地方官,定期到长安朝贡。唐朝亦派使节到他们中间,双方的贸易、经济和文化交流都甚频繁。 公元七世纪,柯尔克孜族已能采矿炼金和制造各种铁器,出产的铁兵器坚利而精巧,驰名中原。文化方面,他们已有自己的文字和初步的天文学。元亡后,柯尔克孜族离开原居的叶尼塞河流域而迁徙至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地区荒僻的深山中。因与外界隔绝,使他们的经济和文化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有倒退的现象。清代后期,俄国并吞中国中亚地区大片领土,柯尔克孜族被分割。现在前苏联境内的吉尔吉斯共和国(Kyrgyzstan)有二百万柯尔克孜族,阿富汗(Afghanistan)有二万五千人,土耳其(Turkey)约有一千人。 柯尔克孜在汉文史籍中有不同的名称:《史记》称为鬲昆,汉魏时称之为坚昆,南北朝至隋时称为结骨、契骨;唐宋时称之为黠戛斯,元时称之为吉利吉思,清代被称为布鲁特。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意思是赤红色。直至如今红色仍是柯尔克孜族最喜爱的颜色。 |
经济 |
柯尔克孜族一直以高山为家,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近年开始发展不同的经济作业,如机械、水泥、矿务等大型工业,亦有皮革加工、食品加工等轻工业,此外还有风格独特的工艺品,其中以刺绣编织最著名。编织有两种,一是用染色的羊毛、驼毛织成挂毯、地毯等,另一种是用芨芨草、红柳枝编成帘子、围子、盖子等。其余的花毡、白毡帽、银质马鞍、木制碗、盆等都非常精美。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12/c_1124867355.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 http://hlj.ifeng.com/culture/folk/detail_2015_03/13/3655844_0.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 http://www.wanmin.org/minzu/kirgiz(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2933/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12-05/02/content_2128252.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六月十三日)
- https://zh.bitterwinter.org/another-camp-for-muslims-discovered-in-xinjiang/(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03/c_1122930414.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四日)。
注
苗族 | Miao
人口:11,067,929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其中以贵州最多,占整个苗族51%以上,主要分布在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其余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四川涪陆、宜宾地区,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都有相当数量的苗族人口。 |
语言 |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每个大方言又分次方言和土语。湘西方言又称东部方言,通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等地。黔东方言又称中部方言,通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黔西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川黔滇方言又称西部方言,通行于贵州和云南全省,以及老挝、越南等苗族中。由于长期分割,不相往还,三大方言不能相通。 一九○五年,英国(United Kingdom)柏格理牧师(Rev. Samuel Pollard)曾与苗族一些信徒合作,以拉丁字母创造了苗族的文字,并用来翻译《圣经》,被川黔滇方言地区的人民接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重新创制拉丁化拼音文字。 |
历史渊源 |
据说,苗族之名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唐、宋以前,苗族与其他民族曾被泛称为三苗、南蛮、荆蛮等,宋以后,苗才成为单一民族的名称。苗族相传自己是蚩尤的后裔,故多处苗族地区都有蚩尤庙,把蚩尤当作祖先来供奉。 苗族据说有过三次文化高峰,亦有过多次大迁徙的行动。第一次文化高峰是蚩尤时代。第二次文化高峰是大禹和三苗时代,蚩尤被黄帝大败后,被迫南下,在长江下游建立了三苗国。第三次文化高峰是春秋五霸时期的楚文化,当时,苗族绝大部份都居住在楚国境内,与楚人的文化、习俗、语言等有极密切的关系。 苗族有过频繁的迁徙行动,其方向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三苗时期,部份苗族迁到西北,后南下到川、滇、黔边区。另一部份迁入鄱阳、洞庭以南的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所以被称为南蛮。战国时期又迁入五陵山区,而住在五溪一带的苗族又迁入广西。总之,苗族自湘迁黔,由黔入滇,都可见于历史的记述。 |
经济 |
苗族居住的地区可分为土山型和石山型。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东部等属土山型,其间有高山深谷,出产水稻、玉米、谷、麦、棉等植物。高山上的木材资源丰富,地下还蕴藏许多矿产。黔西北部、滇东北、桂北等属石山型。石山型地区水源缺乏,石头遍布,只能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此区的生活条件较差,人口流动也较大。同样,石山型地区矿藏也很丰富。由于苗族分布的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现时的苗区大多数已经开发,但在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仍有烧山垦荒,迁徙不定的情况。 工业方面,已发展有纺织、炼铁、制砖等行业。苗族的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非常著名,特别是贵州丹寨和安顺出产的蜡染,历史悠久,技艺超卓,驰名中外。苗族妇女喜戴银饰品,制银饰的技术非常高超,制成品非常精美。过去,云南、贵州两地交通不便,但自建成云、贵铁路后,两地交通运输大大改善,亦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关系。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数据参考自:「高原赞歌──贵州教会点滴」,《桥》,第二十四期,一九八七年七至八月,第三至六页。宣谦:「愿你们平安!―纯朴的苗挨信徒」,《桥》,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七年五至六月,第十二至十三页。
黄德庆:『山路历程──贵州苗族教会所见』,《桥》,一九八七年,第七至十一页。「让福音传遍天下──苗、彝教会概览」,《桥》,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七年五至六月,第八至十一页。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注
乌孜别克族 | Uzbek
人口:12,742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 |
语言 |
乌孜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维吾尔语、塔塔尔语十分接近,彼此可以相通。乌孜别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与维吾尔文相类似。 |
历史渊源 |
乌孜别克族源于十四世纪蒙古四大汗国,位于中亚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公元一三一二至一三四一年)信奉伊斯兰教,统一分散于中亚广大地区的各个部落,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十四世纪以后,乌孜别克族经新疆到中国经商,其中一些商人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形成中国的乌孜别克族。 |
经济 |
乌孜别克族多居住在城镇,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小部份住在新疆北部的从事畜牧业,散居于南部的从事农业。由于族人多居住于城镇,受教育机会较多,知识分子多喜以教师为业。妇女善刺绣,所出产的刺绣品远近驰名。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二○○五年,国务院通过《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决定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各项优惠措施和帮扶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乌兹别克族地区的生产及生活条件正得到根本改善。4 另外,乌孜别克族具有重视发展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大多数乌孜别克族居于城镇,具有受教育的良好条件,所以其文化水平较高,从事教育、科技和文学艺术工作的人数较多。许多乌孜别克族的优秀知识分子热心关注和献身教育事业,族内广大群众也积极从财力和物力方面资助教育,为乌孜别克民族的进步作出贡献。5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9/09-20/8960593.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4039/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738.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216/c1002-29710795.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
注
珞巴族 | Lhoba
人口:4237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朗县、隆子等边境县最为集中。 |
语言 |
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族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 |
历史渊源 |
珞渝长期以来就是中国西藏的一部份,在西藏政权管辖之下。珞巴则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南方人,即居住在西藏南部珞渝地区的人。一九六五年八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承认他们是独立的民族,定名为珞巴族。 |
经济 |
珞渝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南麓的高山峡谷地带。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生活在这里的珞巴族甚少与外界接触,引致他们的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社会经济落后。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但农具简单,技术落后,粮食产量极低。因此要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来帮补生计。狩猎既可获得肉食,也把猎得的熊掌、熊胆、兽皮、麝香、虎骨,定期带到藏区,换取食盐、茶叶、铁质工具等生活必须品。此外,他们都擅于用篾制造席、筐等器物,这些竹器制成品亦是他们与藏族交易的物品。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ip.people.com.cn/GB/12649302.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2018-05/11/content_36182203.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注
纳西族 | Naxi
人口:323,767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云南省的中甸、宁蒗、维西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 |
语言 |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藏语、白语、彝语、哈尼语都较接近,纳西语有东、西两种方言。文字方面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另一种是音节文字“哥巴文”,两者都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又为纳西族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
历史渊源 |
在历中上,纳西族有多种称呼,汉代文献称之为牦牛夷,晋代称之为摩沙夷。各地的纳西族亦有不同的自称:纳西、纳日、拉惹、纳恒等。中共政府其后统一其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先人为羌人的一支,古代生活在青海省黄河和湟水谷地一带,后逐渐南迁至现今居住的地区。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曾受过数种文化影响。其中最强烈的是中原文化,特别在明朝洪武年间,纳西族首领率众归顺明太祖朱元璋,被明太祖赐姓“木”,并授以丽江府知府之职。从此,大量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传入纳西族。纳西族又曾受吐蕃、南诏两国的管辖,特别是受到西藏喇嘛教的影响,与纳西族原始宗教结合,产生了纳西族的特殊宗教──东巴教,并发展了独特的东巴文化。 |
经济 |
纳西族居住的地区既有绵延起伏的高山,又有汹涌奔腾的金沙江、澜沧江。山上盛产云杉和虫草、贝母、天麻等珍贵药材。山下田畴纵横,出产大米、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山区还牧有成群的牛、羊、马、骡、牦牛等。地下还有丰富的矿产。五十年代开始,纳西族开始发展工商企业,到一九八一年底为止,共发展了七十四项企业。其中皮革业远近闻名。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宋恩常:「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滇西北的传播」,《云南民族民俗和宗教调查》(中国:云南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第二八五至二九二页。
注
高山族 | Gaoshan
人口:3,576,752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此外还有少数高山族散居于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
语言 |
高山族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洛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共有二十二种语言。各语言之间支系繁多,语言、词汇、语法之间的差距较大,但都属于多音节没有声调的黏着语。没有本族文字。 荷兰(Netherlands)统治时期,曾有传教士用拉丁文字拼写高山语,现已失传。高山族因与汉人杂居,多通晓汉语、汉文。 |
历史渊源 |
高山族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现多接纳多源说。多源说认为高山族源于中国大陆古越人的一支,与来自马来西亚(Malaysia)及小琉球群岛的土著融合而成。故此导致高山族成分的复杂和重大的差异。 在史籍上,高山族有各种不同的称呼,汉代称台湾为夷州,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人或山夷;隋时称流求土人,宋时称琉球土人,明代称东番,清代称土番。一九四五年,国民党政府光复台湾,称他们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中国大陆则称他们为高山族。 |
经济 |
在十七世纪以前,居于高山的高山族过着原始的生活,以狩猎维生。居住在平原的则从事农耕及渔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仍然非常原始。清代,郑成功因躲避清朝的统治而抵台湾,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部份居于平原和沿海的高山族逐渐汉化,以农耕为主,狩猎为辅。经济形态接近汉族。 影响他们最大的是一九四九年以后,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推行地方自治,将高山族调整为三十个山地乡,设置行政机关。四十年来,台湾经济急剧增长,高山族亦受到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数倍增长,政府亦着意改善他们的生活。现在,他们的衣着、饮食、居住、教育及卫生都有了重大的进步。随着生活改善,山胞亦日渐汉化,高山族的文化正日渐消失。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註
基諾族 | Jinuo
人口:26,0251
分布 |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其余分散在金平、景谷、景东等多个自治县。 | ||||||||
语言 | ||||||||
傣族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三种方言:傣仂语(西双版纳)、傣那语(德宏州)和傣绷语(孟连边境)。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着四种文字,称为傣那文、傣仂文、傣绷文和傣端文。这四种文字都从印度字母变化而来,与梵文、泰文、缅文、柬埔寨文和老挝文同属一个体系。 | ||||||||
历史渊源 | ||||||||
公元前一世纪,汉代已有历史书籍记载有关傣族的历史,称之为“滇越”,唐宋称之为“金齿”、“白衣”,宋元明时称为“白夷”,清代称之为“摆夷”。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统称为“傣族”。远在汉朝时代,傣族已臣服于中国,往洛阳朝贡。唐宋时期在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治权之下。公元一一八○年,傣族首领统领各族,建立了景龙真殿国。从这时期开始,傣族进入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世代成为西双版纳最高领主和统治者,一切山、川、河岳皆属他所拥有。元明时代实行土司制度,加强对傣族的统治。清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但封建领主制度仍占主导地位。一九五三年,西双版纳成立傣族自治州,让傣族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 | ||||||||
经济 | ||||||||
傣族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西端,各高山之间的平原。澜沧江、怒江等流经此地,形成了许多峡谷平坝(平地)。这地区属热带气候,雨量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既盛产稻米、甘蔗、棉花,还有橡胶、樟脑等一万多种热带农作物和珍贵药材。森林里还有大象、孔雀等珍禽异兽。此外,还有金、银、锡、煤等矿物。 西双版纳近年大量种植橡胶,已成了中国第二大橡胶出产地。此外,各类工商企业如矿务、制茶、生产机器等纷纷成立,傣族的经济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 ||||||||
民族特色 | ||||||||
| ||||||||
宗教 | ||||||||
| ||||||||
最新情况 | ||||||||
| ||||||||
祈祷事项 | ||||||||
《神州情》引用了一位西南地区教会同工的分享说:“我们是一间少数民族教会,有六百名信徒,以傣族信徒为主,信徒多数是老人。教会的同工很少有机会接受培训,装备不足,牧养和教导《圣经》都有困难;加上教会管理不完善,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很需要一些教导圣经的光碟,好能牧养文化较低的信徒,同工也需要更多《圣经》装备,请代祷。”7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LuYun: “Ethnic Minority Enters Modern World” Beijing Review, May30~June5, 1988.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九月十八日)。
註
傈僳族 | Lisu
人口:762,996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及兰坪各县。其余散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昆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郊、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一些县市之内。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内,约有二十多万人聚居。 |
语言 |
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过去甚少傈僳族通汉语,经过中共政府六十多年来的推广和教育,现在一般傈僳族青年都能用汉语交谈。 傈僳族曾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二十世纪初期,宣教士为他们设计的拉丁字母大写的文字,宣教士曾以此翻译《新约》;第二种是格框式的拼音文字,相信是另一些宣教士为他们设计的;第三种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农民自己创造的音节文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普查各地傈僳语,为他们创造一套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
历史渊源 |
“傈僳”一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中提到栗粟两姓是乌蛮、白蛮之别种。明代史籍亦有很多傈僳族的记载。傈僳族原居于丽江境内,但不堪丽江郡土司的压榨和劳役,大约在公元十六世纪,渡过澜沧江,翻过雪山,进入怒江地区,一直居于怒江境内至今。 傈僳是本族自称,据说傈僳是老四的意思,传说古时候有七兄弟,老大是汉族、老二是彝族、老三是藏族、老四是傈僳族……傈僳族长期与汉族、白族、怒族、彝族、独龙族、纳西族等杂居,傈僳语亦成为怒江境内各民族的共通语。 |
经济 |
傈僳族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生活较为原始落后。傈僳族长久以务农为业,但耕地多在陡坡斜地,土地贫瘠,加上不懂施肥,农具和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农作物产量甚低。一般收成只够半年食用,必须靠采摘野菜、野果和狩猎来补充。直到今天,政府还需发放粮食,补贴怒江傈僳族的不足。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8 |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四九年当政以来,国家经历了不少政治运动,教会活动亦曾一度被迫停止。住在缅甸(Myanmar)边界(怒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都逃到缅甸去,令村寨十室九空。其中不少是教会领袖,造成教会极大损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会从新恢复聚会,信徒人数大幅增长,其中以傈僳族信主的人数最多。在怒江的傈僳族人口约二十四万,其中一半是基督徒,现时信主的人还不断增加(估计全傈僳族,在一九九○年共有三十万名信徒)。但《圣经》、诗歌都没有了,有经验的传道也跑掉了。信徒多而牧者严重不足,是少数民族教会最大的困难。因此一些年轻信徒到了缅甸接受神学训练,再回到怒江的教会工作,当中有不少是傈僳族的信徒。 近年,云南中国基督教两会亦为少数民族多做点工作。除为他们印刷《圣经》、诗歌外,亦计划在怒江西岸建一座中心教堂,每年办二至三期培训班,盼望培训更多传道来牧养教会。 很多傈僳族信主后,生活上有很大改变,特别是有内地会背景的信徒,更是严守生活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他们有礼貌、讲卫生的良好见证确有口皆碑,连执政者也俯首称善。但另一方面,亦形成了强烈教条主义色彩,很多习俗变成了禁忌,他们不再唱从前的山歌、礼拜日不劳动、不杀生、不吃肉、信主受洗时另改新的名字,因为从前的名字不洁等。他们严守十诫,强调不与未信的人交往,形成政府要干涉他们宗教活动的危机,做成一些困难。导至这种极端的表现是傈僳族一般教育程度较低,又长期缺乏传道的牧养,没有人教导他们正确的《圣经》道理,只靠自己揣摩,因而有所偏差,变成极端或异端。这不单是傈僳族教会的困难,也是中国教会普遍的困难。 据二○一八年十月中国内地基督教媒体报导,傈僳族教会在牧养信徒上遇到困难,其中一大难题是教牧人材的培育。由于教会欠缺牧者,当地教会建立《圣经》培训中心是较佳的出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下的福贡县教会只有六位牧师,而且都上了年纪。教会传道共六十二位,但他们要服侍三百多家村落教会。所以教会按需要选任一些信徒担当事奉职位,如执事、妇女事工等。另外,中国基督教两会的按立圣职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基础条件是曾在正规神学院接受神学装备,否则不能被按立为牧师。再者,经济亦是一大难题。纵使派往外地上神学院,但福贡地处边疆,傈僳族信徒收入十分有限,单靠教会的十一奉献支持一位神学生三至四年是很大的挑战,而这些神学生没有服侍经验,回到教会后提供的帮助不大。9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grinews.com/news/不为人知的僳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一)(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8426A12M1(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2-02/8139115.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 数据参考自:覃光广等编着,《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一九八八年),第二四一至二四二页。
- 同上。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3076/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 数据参考自:「傈僳教会的纷争和展望」,《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及「滇西南的少数民族」,《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
- https://chinese.gospelherald.com/articles/26748/20180718/傈僳族缺传道-圣经培训中心胜神学院.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注
傣族 | Dai
人口:1,329,9851
分布 |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其余分散在金平、景谷、景东等多个自治县。 | ||||||||
语言 | ||||||||
傣族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三种方言:傣仂语(西双版纳)、傣那语(德宏州)和傣绷语(孟连边境)。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着四种文字,称为傣那文、傣仂文、傣绷文和傣端文。这四种文字都从印度字母变化而来,与梵文、泰文、缅文、柬埔寨文和老挝文同属一个体系。 | ||||||||
历史渊源 | ||||||||
公元前一世纪,汉代已有历史书籍记载有关傣族的历史,称之为“滇越”,唐宋称之为“金齿”、“白衣”,宋元明时称为“白夷”,清代称之为“摆夷”。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统称为“傣族”。远在汉朝时代,傣族已臣服于中国,往洛阳朝贡。唐宋时期在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治权之下。公元一一八○年,傣族首领统领各族,建立了景龙真殿国。从这时期开始,傣族进入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世代成为西双版纳最高领主和统治者,一切山、川、河岳皆属他所拥有。元明时代实行土司制度,加强对傣族的统治。清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但封建领主制度仍占主导地位。一九五三年,西双版纳成立傣族自治州,让傣族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 | ||||||||
经济 | ||||||||
傣族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西端,各高山之间的平原。澜沧江、怒江等流经此地,形成了许多峡谷平坝(平地)。这地区属热带气候,雨量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既盛产稻米、甘蔗、棉花,还有橡胶、樟脑等一万多种热带农作物和珍贵药材。森林里还有大象、孔雀等珍禽异兽。此外,还有金、银、锡、煤等矿物。 西双版纳近年大量种植橡胶,已成了中国第二大橡胶出产地。此外,各类工商企业如矿务、制茶、生产机器等纷纷成立,傣族的经济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 ||||||||
民族特色 | ||||||||
| ||||||||
宗教 | ||||||||
| ||||||||
最新情况 | ||||||||
| ||||||||
祈祷事项 | ||||||||
《神州情》引用了一位西南地区教会同工的分享说:“我们是一间少数民族教会,有六百名信徒,以傣族信徒为主,信徒多数是老人。教会的同工很少有机会接受培训,装备不足,牧养和教导《圣经》都有困难;加上教会管理不完善,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很需要一些教导圣经的光碟,好能牧养文化较低的信徒,同工也需要更多《圣经》装备,请代祷。”7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dehong.yunnan.cn/system/2019/10/23/030471187.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五日)。
- 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news/2017-05-11/detail-ifyfeivp5583338.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五日)。
- 同上。
- 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6-11-21/doc-ifxxwrwk1596648.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五日)。
- 「异国风情中的基督教——西双版纳」,《桥》,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
- 中国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90195-1.htm(下载日期: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少数民族教会的需要」,《神州情》(二○○九年二月号)。
註
普米族 | Pumi
人口:45,0121
分布 |
---|
分布在云南省西北的兰坪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县、永胜县和宁范彝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西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等地。 |
语言 |
普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两种方言,但差别不大,基本上能通话。日常使用的文字是汉文和藏文,年轻的一辈多用汉语、汉文。 |
历史渊源 |
普米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源于北方蒙古族;二.源于拉萨藏族;三.源于西北青藏高原的古羌人。但据普米族自己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昆仑山脉白雪皑皑的地方,过放牧牛、羊、马的生活。后来南迁至四川的大渡河畔。十三世纪时,元世祖率领大军南征大理,部份普米族随军进入云南西北,后来在当地定居下来,与纳西族、彝族、藏族接触,吸收了他们的部份文化,形成本族的文化。普米族自称为普英米、普日米、培米,意思都是白人。汉文史书则称之为西蕃或巴苴。一九六○年,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
经济 |
普米族聚居的地区在云南西高山峡谷,土壤为红壤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种植玉米、大麦、青稞、马铃薯、燕麦等。山坡上森林茂密,出产木材和漆树、香樟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又有各种珍禽异兽和名贵药材。此外,高山上的肥美草地,是牧放禽畜的好地方。故普米族虽以务农为主,畜牧业也是另一经济收入来源。 普米族的手工业发达,妇女善用简单的工具纺毛织布,所织的布图案美丽,纹道精密。其他手工业如竹编器物、木漆,制作精美,远近驰名。近年男子学会经商,他们说:“一个好男儿,不会搞运输做生意,就不算能干。”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注
景颇族 | Jingpo
人口:160,471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五县境内,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及思茅地区的澜沧县等。 |
语言 |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内部有不同的语言支系。中国境内的景颇语系有景颇、载瓦、喇期、朗峨等。方言之间差别颇大。景颇族原没有文字,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由西国宣教士约翰逊夫妇为景颇族以拉丁文拼制了一套景颇语支的文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把这套文字加以改革,成为今日通用的文字。另外,中共政府又为载瓦语支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目前,云南民族出版社用这两套文字出版了许多书籍。 |
历史渊源 |
景颇族源于中国古代的氐羌部落集团,据他们的传说,自己是来自西北康藏高原一带。在历史上,汉代文献泛称西南诸部为夷、昆明。魏晋时期泛称乌蛮,唐代被称为寻传蛮。元代曾在景颇地区设茶山,把景颇族和阿昌族统称为峨昌,明、清两代把他们区别出来,称景颇族为遮些、野人及山头人。一九四九年以后统称为景颇族。 |
经济 |
景颇族居住的山区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最宜种植。景颇族一直以来都以农业为主,耕种工具和技术均十分落后,产量颇低。近百年来,受汉、傣、德昂等族影响,开始种植水稻,工具和种植技术均有进展,产量亦比前增加一半。目前,景颇族以种植水稻、旱谷为主,其次是玉米,经济作物还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及各种珍贵木材和药材。此外,森林中还有不少珍禽异兽。农业之外,景颇族亦饲养水牛、黄羊、猪、鸡等禽畜为副业。过去,他们还要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来补充不足的粮食。手工业方面有纺织和木竹器编制,产品均作自用,甚少外销。近年,政府亦在景颇区展开一些农具生产、化肥等中小型企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資料參考自湯,「喜愛跳舞的景頗族教會」,《橋》,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第十五至十六頁。
註
朝鲜族 | Korean
人口:1,702,479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其余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
语言 |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人认为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但未有定论。朝鲜族在十五世纪中期创造本族文字,为方块状拼音文字,即现时通用于朝鲜半岛的语文。少数散居于大城市的朝鲜族则通用汉语文。 |
历史渊源 |
朝鲜族自十七世纪末开始从朝鲜半岛零星迁入中国东北三省,十九世纪中叶(特别在一八六九年,朝鲜北部有大饥荒),大批朝鲜人因逃避执政者的压迫和饥荒,大批迁入中国。二十世纪初,日本吞并朝鲜,朝鲜人为逃避日本军国统治,又再次大量涌进中国。这些于不同时期涌进中国的朝鲜人,成为今天聚居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 |
经济 |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境内有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密集的河流,兼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宜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发展。境内的矿产非常丰富,著名的大庆油田亦是在此区内。 延边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之乡。他们非常注重改良稻米的品种,引进并培育优良的稻种。有些地方还引进机械化设备,使稻米的质量不断提升。朝鲜族种植的果树闻名全国,还建立了示范性的果树农场。所出产的水果品种齐全,其中以苹果和梨最多。吉林省内之长白山脉地区出产一百多种树木,五百多种药材。其中包括人参、党参等名贵品种,此外还有元蘑、木耳、猴头菇等百多种野菜。境内有多种野生植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此外,还有鹿茸、鹿胎、熊胆等名贵药材,又有五十多种金属和四十多种非金属矿藏。工业方面,吉林、长春、哈尔滨三省均是中国工业重镇。其中包括钢铁、煤、机器、农具、化工等。轻工业则有丝绸、针织服装、鞋帽等二十多种。 延边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冯涛表示,经过近年的发展,以食品和医药为代表的绿色工业体系已渐具规模,大力支持当地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更推进矿泉水、人参、海产品、民族特色食品等产业园区集聚发展。2经济方面,除了建立融资服务平台,更有金融机构和大型药品经销公司进驻。工业项目方面,州内持续兴建科技园、加工厂等设施,甚至引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3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7-01/14/c_1120311030.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 http://218.27.207.20/tplt/xl2012031611081743.jsp?infoid=63211(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 请参《朝鲜日报》中文网的有关报导,网址: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11/05/content_361492.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 请参《朝鲜日报》中文网的有关报导,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12-21/2736883.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 Towery Britt: The Churches of China, Taking Root Downward Bearing Fruit Upward, 2nd ed.(Hong Kong: Long Dragon Books, 1987), p.266.
- China’s Korean Minority, The “CHAOXIN”, Trans World Radio Far East Ltd., 1991.
- http://asiaharvest.org/wp-content/themes/asia/docs/people-groups/China/chinaPeoples/K/Korean.jpg
- 参注2。
- 资料引述自台湾苦劳网,网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2950,下载日期:2013年2月22日。
- 请参《朝鲜日报》中文网的有关报导,网址:https://zh.bitterwinter.org/south-korean-christians-systematically-suppressed/(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註
畲族 | She
人口:746,3851
分布 |
---|
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五省的部份山区,其中90%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多与汉人杂居。浙江省内有景宁畲族自治县。 |
语言 |
畲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畲语有两类,一是占人口0.4%,散居于广东惠阳、海丰、增城、博罗一带的畲族使用的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其余99%,则使用汉语客家方言之一种,语音稍与客家语有别,少数语词也异于客家语。畲族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畲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籍是广东潮州凤凰山。隋唐以后因受迫害和歧视,才被迫离开家园,迁徙到荒山密林中寻找新的生活,所以他们自称山哈或山达,哈或达都是客人的意思,表明他们是从别处迁居到现居地之山里的客人。 在史籍上记载,畲族在公元七世纪已在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地区生息、繁衍,与该区一带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或峒蛮等。十三世纪中叶,即南宋末年,史书上出现了畲民和輋民的族称(畲和輋是同音异字)。畲字含有辟地开荒、刀耕火种的意思,元代以后,畲族名称就普遍使用。 |
经济 |
畲族居住在辽阔的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最宜种植。传统以来,畲族亦以务农为主,农产品以稻谷、红薯、小麦、油茶、烟叶为主。 山区资源非常丰富,既盛产林木和毛竹,又有各种名贵药材和各种珍禽异兽。畲族根据山区的特点,经营茶叶、香菇、蓝靛、木材等经济作物,所出产之茶叶和香菇,素负盛名,驰名中外。在历史上,畲族亦从事狩猎,现在已为农业所代替,只有农闲时才狩猎。除此以外,畲族所居的山区蕴藏多种金属和矿产,还有待开发。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数据取材自“Life Improves for the She People”, China Daily(21 June 1991)。
- 同上。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231.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九月十三日)。
注
鄂伦春族 | Oroqen
人口:9.168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 |
语言 |
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族文字,使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鄂伦春族发源于贝加尔湖区,后扩大活动范围至内外兴安岭。在历史上,南北朝时代称之为“室韦”,即森林人的意思。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明代泛称为“北山野人”,明末清初,曾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统称为“索伦部”。“鄂伦春”有两种解释,一是“打鹿人”,另一是“山岭上的人”。十七世纪后,俄国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迫使鄂伦春族迁往大小兴安岭一带游猎。在日军霸占东三省时,曾以鄂伦春族作细菌实验,至一九四五年前后,鄂伦春族人口下降至一千人,差不多陷入灭族的危机。一九四九年以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已增至六千多人。 |
经济 |
鄂伦春族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山林地带,属高寒山区,全年平均温度在摄氏零下二十度。由于兴安岭栖息着各类野生动物,千百年来,鄂伦春族以猎取这些动物而赖以生存。他们以简单的弓箭刀矛作为狩猎工具,只能勉强维生,生活处于时饥时饱的困境,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甚为落后。 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政府提供大量援助,协助鄂伦春族改变游猎的生活方式,把猎区改造为农业和饲养业区;可惜步伐过快,又不理解鄂伦春族只善狩猎,不熟悉农林畜牧的情况,结果导致饲养的马匹不断死亡,种植的农作物,收成很少。近年政府全面开发大兴安岭,兴建城镇、广筑道路网,人口迅速增多,野兽愈来愈少,鄂伦春族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态被彻底破坏。鄂伦春族正在十字街头,找不到一条有效的生产门路,日常生活的吃、住、用只靠国家补贴,这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洪时荣,「鄂伦春族发展滞缓因素刍议」,《黑龙江民族丛刊》,一九九一年第一期,第三十三至三十八页。
- 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7/2019/0801/328810.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三日)。
- https://baike.baidu.com/item/鄂伦春族赞达仁(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三日)。
- http://www.wanmin.org/minzu/elunchun(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8650/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
- 同上,第三十五至三十六页。
注
鄂温克族 | Ewenki
人口:34,617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额尔古纳左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阿荣旗、布特哈旗,其余少量散居在黑龙江省的讷河市、甘南县和新彊维吾尔自治区。 |
语言 |
鄂温克族的本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族文字。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和山区兼用汉语文和达斡尔语。 |
历史渊源 |
鄂温克族的祖先早年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以打猎、捕鱼维生。历史上与北魏时的北室韦,唐代时的鞠有密切关系。元代称他们为林木中的百姓,明代称他们为北山野人,清代称他们为索伦部。这民族曾被分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族,但他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完全相同,只居住地区不同而已。一九五七年,中国政府根据三族人民的意愿,一律统称他们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族原居于贝加尔湖地区,在十七世纪中期,沙俄侵略中国,清政府将鄂温克族迁到大兴安岭的嫩江支流居住。一七三二年,清政府又将一千六百多名鄂温克兵丁及其家眷,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亦即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的祖先。 |
经济 |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最多鄂温克族聚居的地区。该区属大兴安岭的丘陵山区,河流密布。这区有长着数十种牧草,面积约一万九千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场,六百多个湖泊,复有八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森林,所以这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既宜畜牧,又宜种植。森林出产名贵木材,又有各种野生动物。辉河两岸还盛产芦苇,作为造纸的原料。此外,还有煤、铁、石油等丰富地下资源。 近年,在政府协助下,引进优良的牲畜品种、先进的抽水系统,又改良耕种和收割的器械,使牲畜和农作物的产量大为提升。工业亦渐渐在自治旗中发展起来。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jdj.takungpao.com/news/2017-10/3502752.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
-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749.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三月四日)。
- 同上。
-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801/328814.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八日)。
注
塔吉克族 | Tajik
人口:50,896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散在南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 |
语言 |
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部伊朗语支,当地称为色勒库尔语。语言中吸收了许多维吾尔语和部份汉语词汇。由于与维吾尔族交往密切,大约有60%的居民兼通维吾尔语。没有本族文字,使用维吾尔文。 |
历史渊源 |
根据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塔吉克族的先祖已分布在新疆南部许多地区。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汉朝正式辖管新疆地区。公元二至三世纪,塔什库尔干出现了笃信佛教的政权,境内城堡众多,寺庙林立,僧众数百,成为该区小乘佛教的中心。此政权维持约五百年后灭亡。在九至十六世纪,塔什库尔干地区先后受吐蕃、喀拉汗王朝、西辽、蒙古和察合台汗国管辖。十七世纪,清朝统一全国,在塔什库尔干建置回庄,归参赞大臣管辖,大大加强了塔吉克地区与维吾尔地区的联系,一直维持至今。塔吉克是本族自称,意思是皇冠。 |
经济 |
塔吉克族聚居的塔什库尔干是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处,境内群山耸立,终年积雪。雪岭冰峰之下的河流两岸谷地,有连绵片片的草原,可供放牧,也有可供稼穑的土地,导致塔吉克族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他们以牧养绵羊、山羊、牦牛、黄牛、马、驴、骆驼为主。在高原种植青稞、春小麦、碗豆等,在地势较低的谷地则种植玉米、西瓜、甜瓜等。过去耕种技术落后,产量不多,经政府协助,改良工具及技术后,生产迅速增长。一九五九年以后,粮食基本上可自给自足,还有大量牛羊等动物及毛皮供应市场。小型工业亦渐渐建立起来。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9-09/24/c_1210291370.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九日)。
- http://frontiers.org.hk/wp-content/uploads/2016/01/%E5%A1%94%E5%90%89%E5%85%8B%E6%97%8F-1.pdf(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九日)。
- 资料引自「你好台湾网」,网址:http://www.hellotw.com/xw/xwfl/dl/200903/t20090307_434652.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 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0910/c71661-31346000.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九日)。
註
塔塔尔族 | Tatar
人口:3,5441
分布 |
---|
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其余在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也有少数塔塔尔族。其分布特点是非常分散,多居于城镇。 |
语言 |
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由于散居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聚居地,彼此往来密切,塔塔尔族多通晓两族的文字和语言。 |
历史渊源 |
塔塔尔是鞑靼的不同译音。唐代记载,鞑靼是中国北方突厥汗国属下的一个部落。突厥衰亡后,鞑靼渐成强大的部落。蒙古兴起,鞑靼为其所灭。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在伏尔加河建立了横跨欧、亚的金帐汗国。其居民主要是保加尔人和操突厥语的奇卜察克人。十五世纪中叶,金帐汗国瓦解。十六世纪时,他们归并于俄罗斯(Russia)。保加尔人、奇卜察克人和突厥化的蒙古人经长期的融合、繁衍,逐渐形成了塔塔尔族。 十九世纪初,部份塔塔尔族因不堪俄国地主的压迫剥削,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伏尔加河和卡玛河流域,浪迹各处,部份人迁居到中国的新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沙俄不断扩张,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又垄断了新疆对外的贸易,大批俄国商人涌进新疆进行贸易,其中一些就是塔塔尔族,他们后来在新疆定居。 |
经济 |
塔塔尔族主要从事商业买卖,其次就是畜牧业。在新疆布尔津、奇台、哈巴河、乌鲁木齐等县都有为数不少的塔塔尔族牧民,他们中间有牧主、个体牧民和牧工。少数塔塔尔族从事农务和手工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塔塔尔族接受高学历教育的比例较大,文盲率很低,文盲半文盲比例仅为2.13%。4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chinaxinjiang.cn/zixun/xjxw/201909/t20190912_579301.htm(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 同注1。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790.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九月十八日)。
註
裕固族 | Yugur
人口:14,706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部份居住在新疆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 |
语言 |
裕固族有三种语言。西部的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一种古老的回鹘语。东部的裕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接近十三、四世纪时的蒙古语。两种语言都保留了古老语言的特色,也吸收了不少外来语的成分,第三种则为汉语。裕固族在历史上曾使用古回鹘文,现已失传。现在通用汉文。 |
历史渊源 |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纥。在唐代,河西走廊已有回纥人居住。所建立的回鹘汗国,亡于公元八四○年,回纥人四散奔逃,其中一支南下至河西走廊的甘州(今张掖)一带,与当地的回纥族居民结合,被称为甘州回纥,此乃裕固族的先祖。在元代,部份回纥人被称为撒里畏吾。公元一二二六年,蒙古军西征,攻下撒里畏吾诸部,并派军进驻该地,蒙古人逐渐与他们融合。明朝中叶,撒里畏吾迁至今天的甘肃南部和酒泉黄泥堡一带屋住,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 在历史上,裕固族曾被称为黄蕃、黄头回纥、撒里畏吾等,而本族亦有尧乎尔、撒里维吾尔等自称。一九五三年,本族要求以裕固为族名,音近尧乎尔,意为富裕强固。 |
经济 |
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整个自治县都处于高山峻岭之中,高山上终年积雪,雪融化后成为内陆河流。气温属半干旱的森林与草原气候,南北的气温和雨量都有很大差别。境内地形复杂,既有辽阔的草原,可供放牧;亦有茂密的森林,出产松、柏等林木,发菜、蘑菇等野生植物;并有不少鹿、獐、貂、豹、狐、熊、野牛等野生动物。境内还蕴藏铁、铜、金、铝、锌等金属矿物和煤、石膏、大理石、玉石等非金属矿物。此外还有少量耕地,可供种植。 裕固族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饲养大量的羊、牛、马和骆驼。八十年代实行科学养畜,改良绵羊的品种,出产优质羊毛。近年还发展养鹿业,生产鹿茸,成为经济收入的另一来源。畜牧业之外,陆续发展有皮革、被服、牧具修配、地毯、奶粉、煤矿、水力发电等地方工业。此外,还有林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手工业等。五十年代开始,政府致力改善祁连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商品贸易的运输。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8/12-13/8701269.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六日)。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 http://www.wanmin.org/minzu/yugur-enger(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六日)。
- http://www.wanmin.org/minzu/yugur-sarag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六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页,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11-11/22/content_1999909.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929/china-yugurs-gansu/(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六日)。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8/05-10/8510863.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六日)。
注
达斡尔族 | Daur
人口:132,299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郊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等地,也有少数居住在新彊省的塔城、霍城。 |
语言 |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居住于不同地区,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彊三种方言,但差别不大,可以互通。达斡尔语没有文字,过去通用满文,辛亥革命后普遍使用汉文,也兼用蒙古文、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 由于达斡尔语没有文字,该语言靠口传而导致严重流失,令该族文明也随着语言有可能失传而遭吞噬。为了保存达斡尔语,除了利用电台等媒介传播语言外,政府已组织专家和学者用国际音标注音编写《达斡尔语图解词典》,以存留这种濒临失传的语言。2 |
历史渊源 |
达斡尔族的来源分为土著和契丹后裔两种说法。
|
经济 |
达斡尔族居住在嫩江中上游流域,这里是一块土地肥沃的冲积平原,适宜耕种,又因靠近河岳,渔获丰富,兼有各种珍禽野兽栖息于大兴安岭森林之内,此外还有名贵的药材、菌类、矿产等。故达斡尔族以农耕为主,兼营林牧渔猎等生产活动。 近年,政府开始在达斡尔族中间建立了一些马达、变压器、化肥工厂,并引进农业机械和各种能源,有助加促农业生产。 例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哈达阳镇的合作社为提高产量,节省成本,已经开始大量运用GPS系统,以智能化控制无人耕作机,实现自动耕地、辅助翻地、气压播种、收割分类等农业工作,大大提升农作物收成。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机器一天能收割二千多亩地的农产品,是人手收割的数百倍。智能化亦解决了继承农业者不足的问题。3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现时达斡尔族的儿童已有机会进入学校受教育,因为共产党主政六十多年来,关注少数民族的文教卫生,已创办五十多家中学,数百名青年上了大学;又建立了一百多家医疗卫生单位。7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731/328389.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日)。
-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801/328816.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日)。
-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801/328812.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日)。
- http://www.joshuaproject.net/people-profile.php?rop3=114030&rog3=CH(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926(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注
满族 | Manchu
人口:10,423.303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以辽宁省人数最多,占满族人口超过50%,2其余散居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新彊等省区及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成都、广州等大城市。 |
语言 |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一五九九年,努尔哈赤命人借用蒙古文字创造了满文,这种文字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一六三二年,皇太极命人改善老满文,增加圈点以区别不同的语音,这种改良的满文称为有圈点的新满文。 自十七世纪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后,满族在偌大的汉族群体中生活,施行统治,因此必须学会汉语。汉语遂成为满族的交际语言,满语的使用反而日渐减少。只有黑龙江与嫩江一带的满族,自成村落,仍沿用满语。可惜日军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进驻中国东北,把居民迁往黑河,打破了满族自成村落的局面,迫使他们使用汉语,导致会说满语、懂满文的满族日益减少。一九六一年,已故总理周恩来觉察到满语、满文消失的危机,支持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开办了为期五年的满族语文课程,栽培了一些满语学者。然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再举办同类课程,盼望藉此能保存满文。又训练翻译人材,把大量清政府的珍贵文献译成汉文。3 随着近年满族文化不断被开发,满语亦逐渐被重视。为了拯救满语和振兴满族文化,部份学者积极开办满语班,并亲自编写满语教材。有学者表示,二○一五年全国能说满语的人数达数千人。4 |
历史渊源 |
满族源于二千多年前,先秦时代在中国东北地区活动的肃慎部落,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的“白山黑水”之间,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汉朝以后,肃慎后裔称为挹娄,活动范围扩大了,也开始了农业、饲养业和手工业。嗣后,他们的人口急剧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不同的朝代亦冠以他们不同的名称,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代称靺鞨,辽、宋、元、明时代称女真。 在明代初期,散居于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女真部落逐渐南迁,其中迁至辽东山区苏子河流域的称为“建州女真”,在松花江上游活动的称为“海西女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活动的称为“野人女真”。一五八三年,建州女真的英雄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征战的日子,统一了各女真部落,并创立了八旗制度──以三百人为一单位,每一单位在一佐领之下。八旗军平时耕猎,战时从征,女真势力骤然大增。努尔哈赤于一六一六年自称可汗,改国号为“金”。努尔哈赤殁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清王族姓爱新觉罗,其所属部族名“满州”,遂以“满州”为族名,代替女真。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统一全国,开启了清朝时代。5 |
经济 |
满族先世属于狩猎民族,由于迁徙,由渔猎生活过渡到农业生产。现时中国满族80%的人口仍以务农为业。而散居于各大城市的满族,由于教育程度较高,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材、干部、技术工人等,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工业等工作。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上中下)》,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 Zhou, Peiqu and Miao Hong: ‘Tiny Community Does Its Bit to Keep Manchu Alive,’ China Daily, 1O.1.1991.
- 金磊:「抢救满语振兴满族文化」,《大公报》(二○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5/0426/2982819.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十二日)。
- 傅乐成着:《中国通史》下册,(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一九八二年),第六五七至六五八页。
-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710/c1013-31224517.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 http://cd.hebei.com.cn/system/2018/09/07/019093719.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 相传康熙皇帝曾写了一首「康熙十架歌」,见《普天颂赞》一七○首。
- 欧伊文着、司徒焯正编译,张有德、台雅各布合译:《东亚教会大复兴》,(香港:基督教中国布道会总会文字部,一九八一年),第八十一至八十六页。
- 数据引自《宣教日引》,下载日期:2013年2月21日。网址:http://www.missionpathway.org/mpData/topic2.cgi?imgdate=112909。又可参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二○○九年二月号,第七至十一页。
- https://zh.bitterwinter.org/henan-style-persecution-spread-other-provinces(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注
瑶族 | Yau
人口:3,309,3411
分布 |
---|
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桂州等省,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约占瑶族人口70%。 |
语言 |
瑶族按不同的自称,分属不同的语言支系,包括:
四支瑶族中以使用勉支的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瑶族的七成。又因与汉、壮等族接触较多,各地瑶族多兼通汉语或壮语。瑶族没有本族文字。 |
历史渊源 |
瑶族的先民居于长江流域,属于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的一部份。隋、唐之前,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和社会动乱,迫使瑶族先民经常向南迁徙,部份迁往山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到了明、清时代,各地瑶族逐渐定居下来。居住在不同地域的瑶族服饰有别。 各地的瑶族也有不同称谓,当中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蓝瑶、过山瑶、白裤瑶、红裤瑶、蓝靛瑶、八排瑶、坳瑶等。 |
经济 |
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和狩猎。农业方面,由于瑶族多居于山区,他们因应地形从山脚至山顶开垦出一层一层的梯田。农作物有谷、玉米、豆类、芋薯类、瓜果类及各种经济作物。由于山多田少,各地种植的方法不同,有刀耕、锄耕和犁耕三种类型。最特别的是一种集体劳作方式:农忙季节,每村自发性地组成劳动队伍,排列成一字形,进行刀耕或锄耕竞赛。在劳动中,还请两名歌手击鼓敲锣,鼓动人锄地的情绪。 由于山区的土壤、雨量和气候皆适宜种植林木,林木业变成瑶族另一经济来源。此外,并生产竹、杉、桐油、棉纸、棕绳、八角、茶油、苓香草、木耳、香菇和各类药材。 农耕之外,瑶族还保留狩猎,采集野生植物、捕鱼等生活方式。延至九十年代的今天,瑶族的经济条件仍然较差,许多瑶族还未温饱,必须以此帮补生计。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陈斌:「瑶族宗教文化特点述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九一年,第四期,第十八至二十二页。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注
维吾尔族 | Uygur
人口:11,774,538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有小部份在湖南省桃源县及常德县。 |
语言 |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 |
历史渊源 |
维吾尔一词乃团结和联合的意思。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及西方长期有交往。历史上同音异译的结果,出现不同的称呼:袁纥、回纥、回鹘等。直到一九三四年,新疆省政府公布“维吾尔”为民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维吾尔族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在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一个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丁零。至公元五、六世纪,丁零变音为铁勒,东部铁勒产生了袁纥族。 公元六世纪,突厥人崛起于中亚草原,建立突厥汗国。五八三年,突厥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六○五年西部铁勒一些部族反抗西突厥,东部铁勒中也有部族反抗东突厥。回纥首领率东部铁勒五千之众大败东突厥十万精兵,回纥立时声名大振,渐次取代铁勒的名称。七四五年,回纥灭东突厥,建国于嗢昆(今鄂尔浑河),后易名为回鹘汗国。 至八四○年,回鹘亡于天灾人祸,并分为三支西迁。一支迁往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十三世纪时归属元朝,并信奉喇嘛教。因长期与蒙古族、藏族、汉族融合,变成了一个民族,就是今天的裕固族。另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国,这国持续到元朝末期,为察合台汗国所并。迁往葱岭西中亚草原的一支与突厥语的部落会合而组成了维吾尔汗国,十二世纪时亡于西辽。 伊斯兰教开始于维吾尔汗国,及后,伊斯兰教藉武力从中亚一带向天山以南推进,逐渐成为南疆居民的宗教。与此同时,流行伊斯兰教的地区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维吾尔文,生活方式亦由游牧转变为城市和农业生产。伊斯兰教教规成了这地居民──即今天的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和规条。 |
经济 |
新疆的北部有阿尔泰山,南边有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西部布帕米尔高原。天山则自西向东,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央有沙漠。由于新疆面积大,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和雨量的差别都很大。总体而言,新疆属大陆性气候,雨量虽少,但各大山脉和高原的冰雪在夏天融化,变成了无数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源。故此,新疆盆地变成一个既宜发展农业,又宜畜牧的地方。 新疆盛产小麦,其次是玉米和高粱,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也种植水稻。新疆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棉花和瓜果,这两种出产都有悠久的历史,且著名中外。此外,还有油料作物、麻类、烟草等。新疆又是重要牧区,水量多,牧草丰美。维吾尔族除种植外都兼畜牧,以饲养牛、羊为主,还有马、牦牛、骆驼、驴等。农牧之外,维吾尔族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其中以冶金、雕玉、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最为著名。并因地处丝绸之路,维吾尔族的商业历来都非常发达。 随着引进外来技术和开发天然资源,新疆的经济走向工业生产:毛纺、棉纺、皮革品制造、酿酒、奶制品、肉制品、水果加工等工业相继建立起来。新疆的矿产非常丰富,所以又建立起钢铁、煤炭、石油加工、机械等重工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frontiers.org.hk/wp-content/uploads/2016/01/维吾尔族-1.pdf(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 https://www.barnabasfund-asia.org/3203924613-news/1-2(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 天娜:「今日新疆的穆斯林宣教工作」《浸传网期刊》,第四十七期(二○一一年二月)。
-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9020291.aspx(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 https://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908/201908161971509.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 https://tw.news.yahoo.com/维吾尔族学者恐遭处决-各界急吁中国取消判决-100500563.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 https://zh.bitterwinter.org/uyghurs-outside-of-xinjiang-being-watched/(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注
蒙古族 | Mongolian
人口:6,290,2041
分布 |
---|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并分布于辽宁、新彊、吉林、黑龙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肃、云南等地。 |
语言 |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蒙古自十三世纪初已有文字,十七世纪时经咱雅.班第达改进,称为陶德蒙古文,通行于新彊等地的蒙古族中。 |
历史渊源 |
蒙古族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一个名为“蒙兀室韦”的部落。公元九世纪,部落向西迁移,逐渐同突厥语族的居民融合。公元十二世纪,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力量壮大,击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为蒙古大汗,号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一词由部落名转变为民族名称。 |
经济 |
|
文化习俗 |
|
宗教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09/10/012565450.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页。
- 资料引自福音证主协会介绍中国大陆教会的网上资料,网址:http://www.wanmin.org/minzu/mongo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注
赫哲族 | Hezhen
人口:5,3731
分布 |
---|
大部份居住在黑龙江省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带,少数居住在勒得利、佳木斯等地。 |
语言 |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 |
历史渊源 |
赫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祖可追溯至先秦时的肃慎,明朝时为女真的一支。“赫哲”是赫哲人的自称,意思是“下游”、“东方”,即“住在下游东方的人”,历史上曾有“黑斤”、“赫金”等称谓,一九四九年以后统称赫哲族。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上天灾人祸,疫症流行,赫哲族的死亡率非常高,一九四九年前后,赫哲族只剩下三百余人,濒临灭族的危机。及后生活条件开始改善,人口亦不断回升,由一九八二年的1,476人,到一九九○年的4,245人,及二○一○年的5,354人。 |
经济 |
赫哲族属渔猎经济文化类型,长期居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沿江地带,江河湖泊成为赫哲族衣食之源。赫哲族以捕鱼为食,也用鱼皮和兽皮制衣裤、靴等用品,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鱼皮部”。 近年,政府协助赫哲族开展人工科学养鱼、繁殖紫貂、种植等,经济情况已得到改善。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windtakers/episode/447562(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四日)。
- https://zh.unesco.org/silkroad/silk-road-theme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he-zhe-zu-yi-ma-kan-shuo-chang-yi-zhu(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四日)。
- http://asiaharvest.org/wp-content/themes/asia/docs/people-groups/China/chinaPeoples/H/Hezhen.jpg(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三月四日)。
- http://asiaharvest.org/wp-content/themes/asia/docs/people-groups/China/chinaPeoples/H/Hezhen.pdf(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三月四日)。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3940/CH(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四日)。
注
德昂族 | Deang
人口:2,23541
分布 |
---|
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 |
语言 |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傣崩语支,内有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无本族文字,不少人通汉语、傣语或景颇语。 |
历史渊源 |
德昂族的人口虽然不多,却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在汉、晋时代称为濮人或哀牢人,唐、宋时称为扑子蛮,元、明时称蒲人、扑子,清代称为崩龙,德昂各支又各有自称。其他民族按他们妇女的服饰而称他们为红崩龙、黑崩龙及花崩龙。直到一九八六年九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崩龙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的意思是石岩。 |
经济 |
德昂族居住在云南省西南,有高山伸展其间,又有大江奔流过境,属亚热带气候。地下蕴藏丰富矿产,山中茂密的森林有繁多的木材和各种药材,还有多种野兽居住。德昂族主要从事农业,在山区辟梯田种植水稻和旱谷,他们的耕作技术普遍高于当地其他民族。此外,他们还擅于种植经济作物如茶、棉等。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764.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注
维吾尔族 | Salar
人口:3,576,752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有小部份在湖南省桃源县及常德县。 |
语言 |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 |
历史渊源 |
维吾尔一词乃团结和联合的意思。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及西方长期有交往。历史上同音异译的结果,出现不同的称呼:袁纥、回纥、回鹘等。直到一九三四年,新疆省政府公布“维吾尔”为民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维吾尔族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在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一个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丁零。至公元五、六世纪,丁零变音为铁勒,东部铁勒产生了袁纥族。 公元六世纪,突厥人崛起于中亚草原,建立突厥汗国。五八三年,突厥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六○五年西部铁勒一些部族反抗西突厥,东部铁勒中也有部族反抗东突厥。回纥首领率东部铁勒五千之众大败东突厥十万精兵,回纥立时声名大振,渐次取代铁勒的名称。七四五年,回纥灭东突厥,建国于嗢昆(今鄂尔浑河),后易名为回鹘汗国。 至八四○年,回鹘亡于天灾人祸,并分为三支西迁。一支迁往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十三世纪时归属元朝,并信奉喇嘛教。因长期与蒙古族、藏族、汉族融合,变成了一个民族,就是今天的裕固族。另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国,这国持续到元朝末期,为察合台汗国所并。迁往葱岭西中亚草原的一支与突厥语的部落会合而组成了维吾尔汗国,十二世纪时亡于西辽。 伊斯兰教开始于维吾尔汗国,及后,伊斯兰教藉武力从中亚一带向天山以南推进,逐渐成为南疆居民的宗教。与此同时,流行伊斯兰教的地区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维吾尔文,生活方式亦由游牧转变为城市和农业生产。伊斯兰教教规成了这地居民──即今天的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和规条。 |
经济 |
新疆的北部有阿尔泰山,南边有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西部布帕米尔高原。天山则自西向东,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央有沙漠。由于新疆面积大,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和雨量的差别都很大。总体而言,新疆属大陆性气候,雨量虽少,但各大山脉和高原的冰雪在夏天融化,变成了无数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源。故此,新疆盆地变成一个既宜发展农业,又宜畜牧的地方。 新疆盛产小麦,其次是玉米和高粱,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也种植水稻。新疆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棉花和瓜果,这两种出产都有悠久的历史,且著名中外。此外,还有油料作物、麻类、烟草等。新疆又是重要牧区,水量多,牧草丰美。维吾尔族除种植外都兼畜牧,以饲养牛、羊为主,还有马、牦牛、骆驼、驴等。农牧之外,维吾尔族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其中以冶金、雕玉、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最为著名。并因地处丝绸之路,维吾尔族的商业历来都非常发达。 随着引进外来技术和开发天然资源,新疆的经济走向工业生产:毛纺、棉纺、皮革品制造、酿酒、奶制品、肉制品、水果加工等工业相继建立起来。新疆的矿产非常丰富,所以又建立起钢铁、煤炭、石油加工、机械等重工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bb3f10102vvcx.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四日)。
- 资料引自《宣教日引》(http://www.missionpathway.org/mpData/topic2.cgi?imgdate=081106)(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mpData/topic2.cgi?imgdate=020910(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四日)。
- http://www.wanmin.org/minzu/salar(下载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四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页,网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390.htm。(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 同上
註
黎族 | Li
人口:1,602,104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有小部份在湖南省桃源县及常德县。 |
语言 |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 |
历史渊源 |
维吾尔一词乃团结和联合的意思。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及西方长期有交往。历史上同音异译的结果,出现不同的称呼:袁纥、回纥、回鹘等。直到一九三四年,新疆省政府公布“维吾尔”为民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维吾尔族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在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一个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丁零。至公元五、六世纪,丁零变音为铁勒,东部铁勒产生了袁纥族。 公元六世纪,突厥人崛起于中亚草原,建立突厥汗国。五八三年,突厥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六○五年西部铁勒一些部族反抗西突厥,东部铁勒中也有部族反抗东突厥。回纥首领率东部铁勒五千之众大败东突厥十万精兵,回纥立时声名大振,渐次取代铁勒的名称。七四五年,回纥灭东突厥,建国于嗢昆(今鄂尔浑河),后易名为回鹘汗国。 至八四○年,回鹘亡于天灾人祸,并分为三支西迁。一支迁往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十三世纪时归属元朝,并信奉喇嘛教。因长期与蒙古族、藏族、汉族融合,变成了一个民族,就是今天的裕固族。另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国,这国持续到元朝末期,为察合台汗国所并。迁往葱岭西中亚草原的一支与突厥语的部落会合而组成了维吾尔汗国,十二世纪时亡于西辽。 伊斯兰教开始于维吾尔汗国,及后,伊斯兰教藉武力从中亚一带向天山以南推进,逐渐成为南疆居民的宗教。与此同时,流行伊斯兰教的地区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维吾尔文,生活方式亦由游牧转变为城市和农业生产。伊斯兰教教规成了这地居民──即今天的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和规条。 |
经济 |
新疆的北部有阿尔泰山,南边有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西部布帕米尔高原。天山则自西向东,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央有沙漠。由于新疆面积大,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和雨量的差别都很大。总体而言,新疆属大陆性气候,雨量虽少,但各大山脉和高原的冰雪在夏天融化,变成了无数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源。故此,新疆盆地变成一个既宜发展农业,又宜畜牧的地方。 新疆盛产小麦,其次是玉米和高粱,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也种植水稻。新疆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棉花和瓜果,这两种出产都有悠久的历史,且著名中外。此外,还有油料作物、麻类、烟草等。新疆又是重要牧区,水量多,牧草丰美。维吾尔族除种植外都兼畜牧,以饲养牛、羊为主,还有马、牦牛、骆驼、驴等。农牧之外,维吾尔族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其中以冶金、雕玉、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最为著名。并因地处丝绸之路,维吾尔族的商业历来都非常发达。 随着引进外来技术和开发天然资源,新疆的经济走向工业生产:毛纺、棉纺、皮革品制造、酿酒、奶制品、肉制品、水果加工等工业相继建立起来。新疆的矿产非常丰富,所以又建立起钢铁、煤炭、石油加工、机械等重工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萧景阳:「黎族现代民族意识略论」,《广东民族学报》(一九九一年一月),第十一至十九页。
- 文牧:「中国少数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双月刊,二○○九年二月号,第七页。
注
独龙族 | Drung
人口:7,3101
分布 |
---|
百份之九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约有百份之十分散居住在贡山县北部的怒江两岸。 |
语言 |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与贡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没有本族文字。 |
历史渊源 |
独龙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元代时被称为撬,明、清时代称为俅或曲。独龙族自称为独龙,故一九四九年后,中共政府为他们定名为独龙族。独龙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独龙河地区,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国所管辖,元、明、清时代属丽江木氏土司统治。 独龙族地区山峦重叠、崎岖不平、山川阻隔,使独龙族与外界隔绝,社会发展甚为缓慢,经济条件极差,加上历代的统治者征收各项苛捐杂税,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亦曾经多次因不堪凌辱而反抗不公义的统治者,其中最厉害的一次是在一九三二年反抗察瓦龙藏族土司的不合理征税,反抗行动历时三年之久。 |
经济 |
独龙族聚居的地区河岳纵横,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大片的原始森林出产上等的木材,珍禽异兽和珍贵药材。可惜山川阻隔,交通极为不便,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一九四九年以前,其社会经济模式仍是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社会分工不明显,仍然停济在以物易物的模式。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农业产量低,不够供应人所需,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就成了补充粮食的来源。 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共政府协助独龙族改善生产工具和改良耕作技术,并为他们修建水利工程和开垦水田,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基本上能够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此外,政府又在当地修建公路和桥梁,大大改善地区的交通。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
注
锡伯族 | Xibe
人口:191,9111
分布 |
---|
其中五万多人分布于辽宁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等地,有三万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之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及霍城、巩留两县。其余散居于吉林省的扶余、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双城、内蒙古东部、北京和全国各大省市。 |
语言 |
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文基本上袭用满文。一九四七年,一些锡伯族学者把满文加以改革,扩充新字,舍弃一些拼音符号,成为今日通用于锡伯族自治县内的文字。 |
历史渊源 |
锡伯族自认为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是中国古代北方东胡族之一支,在东北大兴安岭活动的游牧民族。公元八十九年,北匈奴被汉大将军窦仙所败而向西迁移,鲜卑遂取其领土。公元一五八至一六七年,鲜卑的势力逐渐扩张,公元三至六世纪,鲜卑族的慕容氏、拓拔氏、宇文氏结合其他鲜卑氏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并因长期与汉人交往,最后完全融入汉族中。少部份鲜卑族仍然居住在北方的绰尔河、嫩江、松花江一带,这些鲜卑人可能就是锡伯族的先祖。另一说法以锡伯作地名,锡伯族因居地而得名。十六世纪末,满族势力日渐扩张,招兵买马,吸纳东北各族,锡伯亦在其内。清康熙初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属下编入满州八旗,迁居辽宁境内,散居在沈阳、金县、复县等地。乾隆年间,清政府从沈阳等地抽调一千多名锡伯族官兵,连同家眷,迁驻新疆伊犁,此后他们就在新疆定居,形成了锡伯族分居于东北、西北的局面。 |
经济 |
锡伯族世世代代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嫩江、松花江流域等地活动,自然环境导致他们以渔猎维生。随后迁居至辽宁,他们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放弃原先的渔猎生活。西北的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定居,其地势平缓,水草丰美。锡伯族在此开拓了大片农田,兴修水利,饲养家畜家禽。目前,锡伯族仍以务农为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已日渐普及。近年更兴办采煤、农业机械等企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二○○六年,在全疆锡伯族有中、小学十七家,其中小学十二家,中学五家,另有职业高中一家、教师进修学校一家。6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http://hlj.ifeng.com/culture/folk/detail_2015_08/10/4210279_0.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日)。
-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1-08/7707664.shtml(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日)。
- http://www.wanmin.org/minzu/xibe(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日)。
-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mpData/topic2.cgi?imgdate=021410(下载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三日)。
- 资料引自中国大陆政府网站,网址: http://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418.htm (下载日期:二○一三年六月四日)
注
彝族 | Yi
人口:9,830,3271
分布 |
---|
主要聚居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
语言 |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个方言区,各区又有多种次方言及土语。方言之间的差别虽然颇大,但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基本的词汇都一样。 彝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音节文字,称为罗罗文、夷经、韪文等。现被称为老彝文,通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区内。彝族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以彝文书写的书籍包罗万有,其中包括历史、地理、宗教、哲学、医药、农业技术、天文及风俗等。 基于种种原因,四省彝区的文字读音和解释都有一些差异。一九七四年,在政府的资助下,定了“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对四川的彝文进行一些规范整理,在四川地区推行,收到非常好的果效。现云南、贵州等政府也着手进行类似的整理工作。现在彝族地区的中、小学等,均以彝文教学。 |
历史渊源 |
彝族是古老的民族,但史籍上记载有关他们的族源却甚少。根据学者研究所得,多认为彝族源于古羌人。在六、七千年前,中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向四面伸展,其中一支来到中国的西南部。斯时当地已有百濮和百越两大族群,古羌人与百濮、百越长期相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在历史上,彝族的文化是较先进的,很早以前已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丰富的典籍。唐代时曾一度在西南地区建立南诏王国,直到被大理政权取代为止。元代,政府灭南诏、大理,把西南地区划分为县郡,受中央政府管辖,却让当地的土司治理。直到清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替土司,由中央政府派人直接管治各县郡。 彝族先民原有六祖,各自分支。各支繁衍,分布愈来愈广,各支受山川地域隔阻,联系日益减少。又与各地不同的民族接触,受到不同的文化影响,与汉文化接触较多的地区,文化水平接近汉族;在偏远地区,甚少与外界接触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保持原始的彝族文化。 在不同地区,彝族有诺苏、纳苏、聂苏等多达数十种不同的自称。诺、纳、聂都是黑色的意思,只是方言字音有别。苏是群体、人、家族的意思。全名意即尚黑的民族。在彝族的观念中,黑色代表高贵、强大。一九四九年以后,他们一致统称为彝族。 |
经济 |
彝族地区分布较广,各地地形复杂,气候不同。虽然他们都以务农为主,但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的农作物。玉米生产遍于整个彝区。其余高山地区出产荞麦、土豆、大麦、元根、燕麦。矮山、坝区及南部出产小麦、水稻。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牧草丰富,最宜畜牧,牧养的牲畜有牛、羊、猪、马等。除此之外,山区地带,森林资源丰富,河湖流域,盛产鱼类及各种水产。因此,种植之外,狩猎、采集药材、木材、捕鱼等,都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政府协助彝族地区建立一些轻、重工业,使彝族社会的经济发展走向另一阶段。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Feng Xianshou: “Researcher takes time to assess Yi Calender”, China Daily, 16.4.91.
- 覃光廣等編著:《中國少數民族宗教概覽》(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一九八八年),第二○一至二○二頁。
- 「讓福音傳遍天下──苗、彝教會概覽」,《橋》,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七年五、六月)。
- 「管窺雲南教會」,《橋》,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七年五、六月)。
- Tony Lambert: “Return to Nosuland”, Areopagus, (Easter, 1991), p4~5.
- 「高原贊歌──貴州教會點滴」,《橋》,第二十四期(一九八七年七、八月)。
-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
注
藏族 | Tibetan
人口:7,060,7311
分布 |
---|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 |
语言 |
藏族有统一的文字。藏文始创于公元七世纪前,是四个元音和三十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自左向右书写,字体分楷体(有头字)和草体(无头字)两种。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
历史渊源 |
藏族的先祖最早聚居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公元六世纪,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称为赞普(相等于王),这是西藏奴隶制度的开始,从那时开始,西藏展开了与汉族和一些中国西北部族的接触。 公元七世纪初期,雅隆部落赞普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建立吐蕃王朝,定都逻婆(今天的拉萨)。他设官授职,创立藏文,制订法律,统一度量衡,遂建立了奴隶制王朝。 建立王朝后,赞普进一步加强与唐朝接触。公元六四一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婚,受封于唐。公元七一○年,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婚。两位公主把中原的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西藏,对西藏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历史上,西藏一直奉行封建的奴隶制度,并与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兼且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中共政府与西藏 中共政府在一九四九年取得政权,统一中国,并于一九五一年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双方代表在五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正式确定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一部份,容许解放军进驻西藏。而中共亦保证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及达赖喇嘛固有的地位和职权不予变更;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保证。 西藏的政治和文化非常独特,与汉族截然不同,加上中共政府在五十年代后期持极左政策,在西藏推行民主改革,结束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取消活佛和高级喇嘛的特权,限制宗教活动等,使西藏人极之不满。 一九五六年藏东开始有叛乱,延至一九五九年三月,公开宣称成立西藏独立国,事败后达赖带同三十万藏民流亡印度。前后三年,中共才平息全藏之暴乱。平乱后,即废除原来之西藏地方政府,改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行职权。文革时期,中共严禁一切宗教活动,大肆毁坏寺庙,造成数十万喇嘛流离失所,或被迫还俗,被杀或受害的藏民不计其数。 文革结束后,中共开始改用怀柔政策,大批撤换汉干,提拔藏干,让他们接掌西藏各党政机构;重修寺庙,给予藏民较多的思想和行动自由,加强藏语教育,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大量地给予财政补贴。 在一九九一年中国政府公布西藏四十年的成果:西藏人口增加了一百多万(比四十年前增多了一倍半),人口平均寿命由三十五岁提高至六十五岁,文盲减少一半等。在四十年间,中共向西藏共补贴了人民币一百四十五亿元,基本建设投资三十二亿多元。2此外,中共还对西藏提供了各样优惠,如允许当地把海关税收全部留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免征农牧税,不限制生育等。 即使如此,西藏人民对中共政府仍然不满,不时举行示威,要求独立,一再与中共军警爆发流血冲突,全球瞩目。加上流亡海外的达赖在国外不时鼓吹西藏独立,达赖还在一九八九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西藏独立事件已受到普世关注,使中共政府头痛不已。 |
经济 |
西藏位于海拔四千公尺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因为海拔高,气候又冷、又干,氧气稀薄,是不宜居住的地方,因此西藏是全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西藏一半的地土属于不毛之地和终年积雪的高山,加上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西藏的经济一直十分贫困落后。 文革结束后,中共采用怀柔政策来安抚西藏的百姓,派遣大批内地人来支援西藏,并投下巨款,在西藏进行各项投资和建设。据新华社在西藏解放四十年(一九九一)所公布的资料:农业总产量为五点五五亿公斤,牲畜数目为二千二百八十万头,农牧业的总产值为人民币(下同)七点八九亿元,数倍于一九五二年的产量,农牧民每人平均收入为四百四十元,3绝大部份农牧民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四十年来,西藏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现已建立起电力、采矿、建材、轻工、毛纺、印刷、制造修理等数百个工业企业,工业的总值比一九五六年增长一百三十八倍。 西藏的生产基本上以牧畜业为主,绵羊、山羊、牦牛、犏牛是青藏高原的特产,农业以青稞为主。西藏的农产和牧畜业增长迅速,但由于人口增长过速,农牧资源日趋枯竭。藏民不懂保护天然资源,大量砍伐树林作燃料,使耕地急遽沙漠化。西藏所产的粮食已不足以供应当地人所需,须要中共从中国各地运送米粮去帮助他们。 |
民族特色 |
|
宗教 |
|
最新情况 |
|
-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二一年九月。
- 「西藏又臨政治敏感季節」,《亞洲週刊》(一九九一年六月二日),第二十五至二十八頁。
- 李竹青:「喜看西藏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駁「人權」、「世外桃園」的騙人謊言,《民族研究》(一九九一年第六期),第二十六至二十八頁。
- http://www.sohu.com/a/348431690_200408(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 周潤年:「西藏教育四十年的主要成就及經臉」,《民族研究》(一九九一年第六期),第二十八至三十一頁。
- Fan Guoxiang, “Tibet: Changes in the Last 40 Years”, Beijing Review, March18-24, 1991, p8-10.
- http://www.gd.chinanews.com/2019/2019-10-09/405131.s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 同註4。
-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
-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5468/CH(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 https://zh.bitterwinter.org/persecution-and-sexual-abuse-of-tibetan-buddhist-nuns/(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 https://www.storm.mg/article/905075(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 https://kknews.cc/history/5glrrn2.html(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注
代祷系列 (第一部) |
迦纳
概况
迦纳位于非洲西岸,也是最接近世界中心的地标。人口有24,658,823(2010年普查)。工业城市特马位于格林威治子午线(零度经线)上,与首都阿克拉相连。迦纳北接布基纳法索,西邻科特迪瓦,东毗多哥,南连几内亚湾。
主要通行语言:Twi, Fante, Ga, Hausa, Dagbani, Ewe及 Nzema;官方语言为英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巴色会/长老会及循道卫理公会宣教士在十九世纪为迦纳的基督教会奠定基础。
今天,迦纳基督徒人口占63.4%,当中24.2%为福音派信徒。在西非国家中,以迦纳的基督徒比例为最高,但信奉传统的泛灵教仍非常普遍。
迦纳南部以基督徒为主,然而大多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除了阿克拉及其他少数主要城市外,大部份人居住在以信奉非洲传统宗教为主的小乡村,而穆斯林人口亦日渐增长。
关注点
迦纳大部份乡村缺乏清洁食水、基本卫生设备、医院及优质教育。
北部地区的女童教育仍相当缺乏,特别需要更多的援助。
代祷
感謝神賜福迦納擁有眾多基督徒人口;願基督徒樂意伸出援手,將神的愛帶到有需要的村民和兒童中。
願每位迦納基督徒都能靠著聖靈的能力,活出以基督為中心的生命。
照片來源︰
http://focusonghana.com/gallery/details.php?image_id=1&sessionid=852ed8c949d8a1da8f15a0666429f9e7
資料來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burundi.htm
http://www.burundiembassy-usa.org/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
http://www.africaw.com/major-problems-facing-burundi-today
http://www.oikoumene.org/en/
代祷系列(第二部) |
布隆迪
概况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部大湖地区偏东位置,其首都是布琼布拉。人口约9,000,000(2011年),两大族群为胡图族及图西族。
官方语言:基隆迪语、法语;贸易语言为斯华西里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圣公会早于1935年在当地建立完整的圣公会架构,做法有别于一般宣教事工。
今天,大部份布隆迪人为基督徒。
教会以天主教教会占大多数,两大基督教宗派为圣公会及五旬节会。
關注點
布隆迪是目前世界十大贫穷国家之一。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84.5%布隆迪人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下。
胡图族及图西族之间持续十多年(1993-2005)的种族流血冲突造成超过250,000人死亡,目前布隆迪正积极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爱滋病毒/爱滋病以及战争令大部份布隆迪儿童失去父母。布隆迪是非洲其中一个最受爱滋病毒/爱滋病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代祷系列(第二部) |
埃塞俄比亚
概況
埃塞俄比亚是最先独立的非洲国家,位于非洲之角。
人口有86,500,000(2012年联合国统计),位列非洲第二,最大城市是首都亚底斯亚贝巴。
全国约有近80个族群,其中以阿姆哈拉人及奥罗莫人占大多数。
官方语言为阿姆哈拉语,其他主要通行语言:奥罗莫语、提格利尼亚语、索马里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在四世纪中期兴起。
今天,基督教人口约占60%,当中约13%为福音派信徒。大部份当地人信奉埃塞俄比亚正教。
埃塞俄比亚北部以基督徒为主,穆斯林则集中居住在南部地区。
关注点
自1980年起持续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
埃塞俄比亚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全国接近三分二人是文盲。
代祷
愿国家的丰富的资源不再只是掌控于少数人的手中。
愿当地基督徒灵命日长,在磨难的日子依然能活出主耶稣的教导,荣耀天父圣名。
照片來源︰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349399
资料来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ethiopia.htm
http://www.ethiopia.gov.et/English/Information/Pages/EthiopiaOverview.aspx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ET
http://worldinfo.org/2012/01/famine-in-ethiopia/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349398
http://www.globalprn.com/prayer-for-the-nations/africa/ethiopia/
代祷系列(第二部) |
科摩罗
概況
自1975年脱离法国独立后,科摩罗曾发生20多次政变,历史发展持续动荡。
就地理而言,科摩罗群岛由4个主要岛屿组成;但在政治上,只有其中3岛组成科摩罗联邦 — 马约特岛属法国海外领地,而非联邦成员之一。
人口:约800,000;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法语、科摩罗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2009年5月公民投票通过伊斯兰教为国教,导致宗教自由被严重侵犯。有关刑法禁止人民改信伊斯兰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若穆斯林改信基督教会面临法庭起诉。虽然如此,全国仍有数千名基督徒。
归信基督的前穆斯林只能进行秘密聚会。只有非本地人可以在国内建立教会。
关注点
在1973年之前,科摩罗人几乎完全未闻福音。即使当地绝大部份人为穆斯林,但大多仍奉行巫术、咒诅、邪灵附身等神秘习俗。
年轻国民失业情况非常严重(45%)。问题主因是国家经济增长不足;另外,亦因为企业需要面对庞大的能源开支、落后的基础建设及高税项等困境。目前,国内的工作机会主要来自公营机构。
代祷
求神赐下勇气和智慧,让决定跟随耶稣的信徒在不友善的环境中仍然能活出信仰。
愿科摩罗人有机会听到那为生命带来盼望的福音。
代祷系列(第二部) |
吉布提
概况
吉布提位于非洲之角,北连厄立特里亚,西、南面与埃塞俄比亚为邻,东南面与索马里交界。
人口约800,000(2011年),当中包括不同民族: 索马里人(60%)、阿法尔人(35%)、埃塞俄比亚人、阿拉伯人、法国及意大利人(5%)。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法语;索马里语及阿法尔语也被广泛使用。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宗教情况:穆斯林94%、基督徒6%。
尽管吉布提政府保证宗教自由,但一些穆斯林狂热组织仍会迫害占少数的基督徒群体。受恐怖主义的影响,基督徒必须非常谨慎地进行聚会。
吉布提的教会被孤立,亟需坚实的教义训练。
关注点
国家食水供应短缺,食物生产量严重不足。半数城市人口没有供水系统,即使有也只能每日供水数小时。
当地电费高昂,只有少数住户获得供电,但电力中断时有发生。
代祷
国内移民群体(如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福音团契,大多对索马里人及阿法尔人有强烈的宣教负担。
愿他们在基督里的和好合一,能为那些彼此敌对的吉布提人带来美好的见证。
代祷系列(第2部) |
肯尼亚
概况
肯尼亚位于东非,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接壤,东南濒临印度洋。全国人口有42,700,000(2012年联合国统计),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内罗毕。
全国由多个不同族群组成,约三分二人主要来自∶基库尤族、卢希亚族及康巴族。其他族群包括:卡伦金人、卢奥人、马赛人、图卡纳人,以及米吉肯达人。
官方语言为英语,斯瓦希里语亦广泛通行。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在十五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传入肯尼亚,并在十九世纪英国殖民时期迅速发展。
今天,约45%肯尼亚人是基督徒,另外33%是罗马天主教徒。全国已注册的教会超过 4,000间,由圣公会、循理会、浸信会等不同宗派及多间五旬节新教会组成。
关注点
2007年总统选举所引发的暴力冲突,主要是源自国内的多族群问题。
尽管青少年教育(尤其女童教育)有助打破国内爱滋病毒/爱滋病的新发感染循环,然而在2009年仍录得约1,500,000宗感染及约80,000宗死亡个案。
非洲最大的贫民窟 — 基贝拉 — 位于内罗毕市内。内罗毕60%人口(约2,500,000)为贫民,居于只占市内土地6%的200多个贫民窟中;其中约1,000,000人聚居基贝拉。
代祷
愿基督徒的数目和灵性持续增长。
愿平安和爱临到各族群之间。
照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islascomores/4668764636/in/photostream
资料来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comoros.htm
http://www.comorosembassy.org/
http://www.persecution.net/comoros.htm
http://www.afdb.org/en/countries/east-africa/comoros/
http://www.globaldayofprayer.com/country.php?country=253#prayer
代祷系列(第2部) |
厄立特里亚
概況
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部的非洲之角,南接埃塞俄比亚,东北面濒临红海;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阿斯马拉。
人口6,000,000,包括提格利尼亚族(55%)、提格雷族(30%)及其他少数族群组成。
主要通行语言:提格利亚语、阿拉伯语、英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宗教情况:穆斯林50.26%、基督徒47.31%、无宗教信仰者1.87%;民间宗教信仰者0.56%。
绝大部份的厄立特里亚人为正教徒,在国家独立前归属埃塞俄比亚正教会。1994年在科普特正教教会的协助下,厄立特里亚正台瓦西多教会独立自治。十九至二十世纪期间,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开始出现。近年五旬节宗及福音派亦在国内建立教会。
关注点
在1993年公民投票中,厄立特里亚人以大比数赞成通过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自此双方关系仍处紧张,1998年的边境冲突终引发战争,最终在联合国的介入下于2000年结束。战争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目前全国正面对严峻的贫穷问题。
据政府法例(2002年)规定,所有非官方承认的宗教群体一律禁止进行聚会及宗教活动。由于政府只承认逊尼派伊斯兰教、厄立特里亚正教、罗马天主教及信义宗;不获政府承认的基督徒群体,甚至其他厄立特里亚人均受影响。
代祷
愿厄立特里亚人的基本人权及宗教自由得以恢复。
愿本地和国外基督徒伸出援手,一同纾缓当地严峻的贫穷苦难。
代祷系列(第2部) |
马达加斯加
概況
马达加斯加是全世界第四大岛屿,南北长1,600公里,与非洲东南部的莫三比克海岸相距400公里。首都城市是塔那那利佛。
全国人口21,300,000人(2011年联合国统计),由18个马拉加西部落的不同族群组成,通行马拉加斯语及法语。
被誉为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但亦是全球其中一个最贫穷国家。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宗教情况:民族宗教信仰者52%、基督徒41%、穆斯林7%。
虽然曾遭受异教徒统治者及法国天主教殖民政府的骚扰逼害,然而基督新教教会仍拥有辉煌悠久的历史。1861至1900年间,教会数目由5,000间增加至1,000,000间。在1895年、1941年、1948年及1980年代,大型教会曾出现明显的复兴运动。
许多马拉加西村落从未听闻关于主耶稣的爱与饶恕的福音。马拉加西Tankarana人(约40,000人)是穆斯林,他们与其他少数族群,如华人及印度人,皆未闻福音。大部份族群为未得之民,如希米赫特族(约550,000人)。
关注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70%马拉加西人的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当地很多地区正面对粮食短缺问题。
估计全国有1,000,000名糖尿病患者,但只有半数人得知自己患病。由于全国80%人口居于农村地区,当中只有少数人听闻这种可能致命的慢性疾病,要找出另外半数病患者是极为困难的事。
代祷
求神终止马达加斯加持续的政治危机。
愿当地政府能以各类有效方法取得充足的胰岛素供给所有糖尿病患者。
代祷系列(第3部) |
马拉维
概况
马拉维是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小国;东、西南面与莫桑比克接壤,北、东北面与坦桑尼亚为邻,西、西北面与赞比亚交界。
人口约15,400,000(2011年联合国统计),农村人口占85%;大部份为自给自足的农民或农庄工人。
六成人使用齐切瓦语(又称尼昂加语),其余5%说瑶语,30%说阿拉伯语。英语普遍通行于政府及工商界。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十七世纪,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曾到访尼亚萨湖附近的地方。然而直至1859年大卫.李文斯敦登岸后,尼亚萨湖才闻名于欧洲。
随着大卫.李文斯敦呼吁其他宣教士前往非洲中、东部打击奴隶贸易,首队由中非大学传教会组成的宣教士探索队于1861年到达马拉维。然而直至1875年,首个由苏格兰自由教会成立的永久宣教站才正式在马拉维湖的麦克里尔角建成。
今天,55%人口归属英格兰教会,另外也有循道卫理及浸信会信徒。
关注点
马拉维是世界上其中一个人民平均寿命较短的低度开发国家。三分二人生活在国家贫穷线下,每五个人中多于一人生活在极端贫穷中 — 无法负担最基本的食物开支。其人口增长率、生育率、母婴死亡率是非洲最高国家之一,46%五岁以下儿童长期营养不良。
代祷
极端贫穷不仅妨碍国家经济发展,更影响教育、预防爱滋病计划、家庭生活,甚至是有效的事工及门训推展。求神保守人民早日脱离贫穷,并赐给他们基本所需。
大部份国家领袖均为教会成员,愿他们能根据圣经原则,以智慧和谦卑的心规划国家的长远策略。
代祷系列(第3部) |
毛里求斯
概況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包括毛里求斯本岛、罗德里格斯岛、阿加莱加群岛,以及位处印度洋西面的卡加多斯 — 卡拉若斯群岛。
人口约1,300,000(2011年联合国统计),首都名为路易港。
毛里求斯没有官方语言。政府及行政文件一般以英文书写,传媒则使用较多人民通晓的法语。另外,大多数人亦懂得一种建基于法语的混合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722年,遣使会在毛里求斯展开布道工作,并持续进行近一个世纪。1810年,圣公会首次进入毛里求斯,至今仍是基督教最大群体。1814年,毛里求斯独立归正教会正式成立,现时其事工已归并于苏格兰长老会。
今天,基督徒人口占32.2% — 罗马天主教徒23.6%、福音派信徒8.6%(2000年人口普查)。
关注点
毛里求斯是由亚洲、欧洲及非洲人组成的多种族国家,其社会安定及种族共融的良好声誉,使她成为经济最繁荣的非洲国家之一。
国内印度教徒人口占48%,在印度教的影响下,本地人很难成为基督徒。
代祷
愿国内所有基督徒皆热心追求灵命成长。
祈求基督徒在这片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土上,能勇敢地活出以基督为中心的见证。
代祷系列(第3部) |
马约特
概況
1843年,马约特与其他科摩罗岛屿被割让予法国。正当许多非洲国家争取独立之际,马约特人民却反对脱离法国统治。1975年,科摩罗群岛中的其余三岛正式独立,只有马约特仍归属法国。今天,马约特是法国第五个海外省。
人口约200,000(2011年7月估算),首都为马穆楚。
官方语言为法语,但只有半数人能读写该语言;最广为通行的是Shimaore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马约特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基督徒人口不足2%。
虽然国家容许宗教自由及布道工作,然而人民对福音的回应非常冷淡,大部份改教者已重回伊斯兰教。
关注点
因为法国投放大量资金发展马约特,人民得以享有免费教育及低廉的医疗服务。
除了严谨穆斯林外,很多人面对生活需要或难关时都会寻求精灵(灵魔)的帮助。他们极度惧怕这些精灵,往往认为灵魔动怒会招致恶运。
代祷
马约特的名称含有“死亡之地”的意思,祈求这个国家在基督里变成“活人之地”。
求神指示一个适切文化而有效的布道方式,并着重强调为改教者作门徒训练。
照片來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comoros.htm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f.html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7970450.stm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MF
http://test.operationworld.org/mayo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mayo/owtext.html
代祷系列(第3部) |
莫桑比克
概況
莫桑比克位处非洲东南岸;东濒印度洋,北接坦桑尼亚、马拉维及赞比亚,西邻津巴布韦及南非,南连斯威士兰。
人口约23,500,000(2012年7月),首都是马普托。
曾于1498-1975年间被葡萄牙统治。
国家自1977年起陷入激烈内战,直至1992年签署罗马和平总协议后才结束。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随着葡萄牙航海大发现,道明会宣教士早于1506年踏足莫桑比克。接着的个半世纪,道明会、耶稣会及奥古斯丁会积极在南部沿岸及赞比西河地区进行福音工作。
今天,基督徒占人口约47%,其中9%为福音派信徒。
历经长达十多年马克斯主义政权的严厉迫害后,基督教信仰迅速在国内传开,信徒数目在1985-2010年间增长三倍。
关注点
国家正积极关顾爱滋病毒感染者。截至2009年,31%成人感染者及21%儿童感染者已接受治疗。
透过长期的爱滋病毒/爱滋病服务支援,高风险感染群体(包括妇女、青年及爱滋遗孤)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善。
代祷
求神加能赐力,让医疗宣教士有智慧、爱心和勇气与本地人一起并肩对抗爱滋病。
愿所有本地基督徒成为基督忠心的使者,使神的爱充满全国,并引领人民走上人生的义路。
照片來源︰
http://www.africaimagelibrary.com/-/galleries/southern-africa/mozambique/-/medias/18f0b8de-1b7b-11e0-8f0d-816fd7d51f0a-church-of-nossa-senharo-baluarte-1522-fortress-of-sao-sebasta
资料来源:
http://www.embamoc-usa.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0&Itemid=72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z.html
http://www.africanexecutive.com/modules/magazine/articles.php?article=192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MZ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MZ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moza/owtext.html
http://www.unaids.org/en/regionscountries/countries/mozambique/
代祷系列(第3部) |
留尼旺
概況
留尼旺岛位于印度洋,与毛里求斯西南部相距约200公里。现为法国海外省之一,以前被称为波旁。
官方语言为法语,但最为广泛应用的语言则是由法语演变而成的留尼旺克里奥语。
人口852,000(2011年估算),当中包括不同族裔:法国、莫桑比克、印度、中国、马达加斯加及科摩罗。
1860年,华人首次到达留尼旺岛。在二十世纪早期的几十年,更多华人来到岛上开设杂货店及餐馆。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隨著1653年被殖民統治後,到訪傳教士或隨船司鐸開始接觸留尼旺島。1817年,天主教在東非的現代福傳時期正式展開。
1970年,非洲福音團契/國際事工差會宣教士首次到達留尼旺。當時随着1653年被殖民统治后,到访传教士或随船司铎开始接触留尼旺岛。1817年,天主教在东非的现代福传时期正式展开。
1970年,非洲福音团契/国际事工差会宣教士首次到达留尼旺。当时除了五旬节会外,岛上并无一所新教教会。在非洲福音团契/国际事工差会及其他宣教机构的努力下,促使少数独立福音派教会得以建立。
罗马天主教徒占目前人口约80%,基督徒占7%。除了五旬節會外,島上並無一所新教教會。在非洲福音團契/國際事工差會及其他宣教機構的努力下,促使少數獨立福音派教會得以建立。
羅馬天主教徒佔目前人口約80%,基督徒佔7%。
关注点
基于多元族群人口背景,国内除了基督徒外,也有穆斯林、印度教徒和佛教徒。
纵使留尼旺已被基督教化,然而印度裔人仍会寻求印度教诸神解决要事。民间印度教传入留尼旺已经超过100年,但其强烈的宗教色彩至今仍没改变 。
代祷
祈求本地基督徒的信心持续成长,在任何情况下只会单单寻求主耶稣的帮助。
愿更多福音派宣教士回应留尼旺岛迫切的福音需要。
照片來源︰
http://m.jourdan974.free.fr/index_eng.htm#
资料来源:
http://lifestyle.iloveindia.com/lounge/facts-about-reunion-island-2806.html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00226/Reunion
http://www.reunionisland.fr/history.html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RE
http://www.everyculture.com/No-Sa/Reunion-Island.html
代祷系列(第3部) |
卢旺达
概況
邻近非洲中部,位于赤道以南的大湖地区、刚果民主共和国以东。
首都为基加利;人口超过11,000,000(2012年7月估算),主要由三个族群组成:胡图族85%、图西族14%及特瓦族1%。
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总统(胡图族人)的专机被击落,随即爆发由胡图族极端主义者主导的种族屠杀。超过1,000,000图西族人在数周内被灭绝,连带数千名胡图族人也因反对屠杀行为而遭受杀害。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宗教情况:基督徒93.5%、穆斯林4.6%。
天主教首先在1900年成立宣教站,随后德国信义会的福音工作也在1908年展开。
在1930年代,Gahini的圣公会经历复兴,这股浪潮更蔓延至其他东非国家,成为东非一个重要的复兴运动。
大部份卢旺达人信奉天主教。一方面,圣公会受惠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新政权(其领袖曾在乌干达接受教育,也是当地圣公会成员)而得扩展;另一方面,五旬节教会也在迅速发展。
关注点
数以千计的儿童曾被诱拐及强行训练成为参战童兵。即使政府正积极与志愿机构合力帮助这些儿童重新融入社会,国家的严峻现况却令问题复杂化;例如职位不足、就业机会不多等问题,也会直接促使前童兵面对缺乏食物和住所的困难。
2012年8月,卢旺达宣明会在Gashora召开会议,鼓励年青人担当领袖的角色,并倡导建立年轻一代成为参与优化社会的中坚份子。
代祷
祈求所有旨在帮助前童兵融入社会的计划能有效率进行并带出果效。
愿所有基督徒能看重自己在基督里的属灵身份过于属肉体的民族身份,以致在任何环境下也能靠主成为和平使者。
照片來源︰
http://www.gendercide.org/case_rwanda.html
资料来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rwanda.htm
http://www.unitedhumanrights.org/genocide/genocide_in_rwanda.htm
http://www.dacb.org/history/rwanda-briefhistory.htm
http://www.gendercide.org/case_rwanda.htmlhttp://www.childsoldierrelief.org/region/africa/rwanda/reintegrating-child-soldiers-in-rwanda-poses-challenges%E2%80%A6/
http://www.newtimes.co.rw/news/index.php?i=15085&a=57116
代祷系列(第3部) |
塞舌尔
概況
由115个群岛组成的塞舌尔与非洲东岸相距约一千英里,座落于印度洋中间。
在1700年法国拓殖者定居之前,岛上并没有任何原住民。因此,塞舌尔并非如其他热带岛屿,拥有属于本地的土产文化。
人口超过88,000(2010年7月估算),当中包括不同族群:塞舌尔人(法国移民与非洲人或马拉加西人的后裔)、英国人、华人及印度人。
虽然大部人使用法语及/或英语,但最通行的语言是由法语演变以成的克里奥语(本地人称为Kreol Seselwa)。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最初的白人移民信奉罗马天主教,现在逾80%人口为罗马天主教徒。虽然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曾尝试在岛上建立新教教会,但最后却不成功。
1875-1876年,圣公会建立The Mission Lodge作为被释放奴隶子女的学校和居所。
6.4%塞舌尔人为圣公会信徒,他们大多来自二十世纪初藉宣教士改信基督教的家庭。目前,福音派教会正活跃增长。
关注点
塞舌尔被界定为中高收入国家,并达到多项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人民识字率高达92%,平均寿命为73岁,远比非洲普遍情况为佳。
代祷
跟非洲其他国家比较,塞舌尔拥有一段非常和平的历史。
愿本地人得听耶稣基督的福音,享有真正永恒的平安和保障。
照片來源︰
http://twistedsifter.com/2011/07/visit-seychelles-pictures-info/
资料来源:
http://www.seychellesislands.org/
http://www.fco.gov.uk/en/travel-and-living-abroad/travel-advice-by-country/country-profile/sub-saharan-africa/seychelles/?profile=today
http://www.seychellesconnect.com/about_seychelles/religion.php
http://news.shta.sc/nz-content/num030/general/item1.php
代祷系列(第4部) |
安哥拉
概況
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葡萄牙语国家,位于非洲西南部,西瀶大西洋,边界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以及赞比亚接壤。
首都∶罗安达
人口∶约18,900,000 (2010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葡萄牙语(官方语言)、班图语、其他非洲语
宗教∶天主教65%、基督教18%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英国浸信会早于1878年抵达Sao Salvador,在居于安哥拉北部的Bakongo族群中开展事工,成为第一支进入当地的基督教宣教队伍。
弟兄会宣教士则于1884年开始在居于东北部的 Chokwe and Lunda族群中服侍。
Bakongo 成为安哥拉中基督徒比例最高的族群 (1960年数字显示∶55.8%为天主教徒,42.7%为基督徒) ,只有1.5% 依然信奉传统宗教。
1914至1960年间在南方边境的Kwanyama地区,所有基督教活动均被禁止。时至今天,在安哥拉的西南部只剩下极少数基督徒。
关注点
安哥拉内战基本上是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代理人战争。当时美国支援“全面独立民主同盟”;而苏联则教唆古巴出军,支援“安哥拉解放人民组织”。
长达27年的内战终于在2002年结束,而政府亦开始把以往倾注于军事装备的资金转移至重建国家基础建设。
代祷
愿安哥拉人民得听福音,真诚接纳主耶稣基督为个人以至国家的主,以致这片土地能享真实而持续的和平。
资料來源:
http://www.fco.gov.uk/en/travel-and-living-abroad/travel-advice-by-country/country-profile/sub-saharan-africa/angola?profile=geography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AO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AO
http://www.angola-today.com/politics-and-economy/government-politics-angola/
代祷系列(第4部) |
索马里
概況
索马里位于非洲东岸,赤道以北。 与埃塞俄比亚、危立特利亚、吉布提,以及肯尼亚并称为“非洲之角”。
首都∶摩加迪沙
人口∶约10,000,000(2012年7月),绝大多数是索马里人。
语言∶索马里语(官方)、亚拉伯语、意大利语、英语。
宗教∶穆斯林占总人口99%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瑞典海外信义宣教宗差会在1880年代到达Kismayo 展开宣教工作,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基督教宣教点。不久,便把宣教工作扩展至Margarita (Jamame) Mugambo、 Alexandra (Jilib),以及其他地方。他们建立了多家医务所、学校,和一家教会。教会发展迅速,几十年后已有数以百计的索马里会众。
1969年当总统Mohamed Siad Barre带领的社会主义军方政府上台后,他们充公了差会所有物业,包括教会、学校、医务所。一些宣教组织更被驱逐出境。
1991年当伊斯兰原教主义组织的势力日渐壮大,基督徒越受逼迫。不但超过一千名索马里成年基督徒惨遭杀害,很多信徒被伤害,或是被驱逐成为他国难民。
关注点
虽然索马里基督徒饱受鄙视、严重迫害,甚至到达殉道的地步,他们的信心没有被磨灭,异象也没有因此而失落。为着自己的国家,他们坚持勇往直前。
96%在索马里的妇女被迫接受一种亟不人道的传统仪式 — 女性割礼。近年正有新宪法禁止执行残害女性生殖器的任何仪式。
代祷
为索马里仅有的0.3%基督徒祷告,求神加能赐力,让他们在逆境中可以成为主耶稣基督的忠心使者。
愿有关禁止进行女性割礼的法例能切实执行。不但透过立法,也藉着教育以及各种社区活动,尽快完全终止这残酷的民间习俗。
照片來源︰
http://www.doctorswithoutborders.org/press/release.cfm?id=5854&cat=press-release
资料来源:
http://www.state.gov/r/pa/ei/bgn/2863.htmhttp://www.somalimission.org/en/articles/9-the-persecuted-christian-church-in-somalia.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soma
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development/2012/aug/17/female-genital-mutilation-banned-somalia
代祷系列(第4部) |
津巴布韦
概況
津巴布韦是一个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周边国家包括∶莫桑比克、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
首都∶哈拉雷。
人口∶约12,700,000 (2012年)。
族群∶Shona 76%, Ndebele 18%, 其他 6%.
宗教∶基督教 77%, 民间信仰 21%, 穆斯林0.7%.
语言∶英语(官方)、Shona、以及其他本地方言。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第一个基督教宣教站在1859年成立于邻近Bulawayo的Inyati。1870年,希望基金亦在Bulawayo建立了另一个宣教基地。两处的宣教工作都是由伦敦差会的罗伯.莫费牧师带领。
南非的荷兰改革宗教会随后在1870年代也差派宣教士到津巴布韦,
至于圣公会、循道卫理宗、以及其他宗派也在1890年代开始陆续发展宣教工作。
今天,圣公会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基督教教会。
关注点
很多基督徒依然崇拜精灵和进行巫术。他们在周末到西式的基督教教会聚会,周日郤寻求传统巫医的帮助。不论是市区或郊区,传统巫医随处可见。这行业被广泛认可,由津巴布韦国营非洲传统医师公会管辖,其会员多达55,000名。
代祷
祷告求神洁净本地基督徒的心,愿他们能纯一爱神。
祈求他们能深深扎根于神的话语,坚定活出真基督徒的样式。
资料来源︰
http://www.uspg.org.uk/archive.php?article_id=493
資料來源: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zimbabwe.htm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ZI
http://www.everyculture.com/To-Z/Zimbabwe.html
http://www.victoriafalls-guide.net/zimbabwe-religion.html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05/51503.htm
代祷系列(第5部) |
喀麦隆
概況
喀麦隆位处非洲中西部,被西南面的赤道几内亚、南面的加蓬、东南面的刚果、东面的中非共和国、东北面的乍得、西北面的尼日利亚,以及西面的几内亚湾所包围。
首都:雅温得
宗教:基督徒(广义)54.4%、穆斯林23.3%、原始信仰21.3%。
人口:20,469,000(2012联合国数据)
族群:喀麦隆高地民31%、赤道班图族19%、基尔迪人11%、富拉尼人10%、西北班图族8%、东部矮黑人族7%、其他非洲裔13%、非非洲裔少于1%。
语言:法语和英语(官方语言),主流为法语。然而,有八十多种主要非洲语言仍通行于散落部族中。
在1884年成为德国保护国前,喀麦隆的每一个族群都有其个别的政治体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八成地区统归法国,其余(主要集中在西面与西北面)则由英国管治;直至1960年才成功争取独立。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伦敦浸信传道会是首个进入喀麦隆的宣教单位(1845年)。其后,浸信会连同贵格会及卫理公会成为英国废奴运动的核心推动者,致力终止奴隶交易。
国家独立后,国内主流的新教宗派包括:浸信会、长老会、信义会及福音教会。
今天,基督徒主要聚居在国家南部及西部,但穆斯林与基督徒仍可见于每一个地区;两者在大城市的人口亦相当显著。喀麦隆西部的两个英语地区大多是基督徒,至于南部及西部的法语地区则以天主教徒为主。
关注点
伊斯兰教在喀麦隆的推展工作日趋激进,一些伊斯兰刊物及广播节目公然对圣经及基督教作出攻击。
代祷
虽然基督教是喀麦隆的主流宗教,但目前正受自由派神学、唯名主义及混合主义所影响。愿本地基督徒能靠着圣灵应付当前伊斯兰教的挑战。
照片來源︰
http://www.baptistseminary.edu/blog/alumnus-spotlight-dan-seely
资料來源:
http://www.atlapedia.com/online/countries/cameroon.htm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CMhttp://www.wycliffe.net/world/tabid/65/Default.aspx?continent=AFR&country=CMhttp://histclo.com/country/afr/cam/act/rel/car-miss.htmlhttp://fonnsostan.webs.com/cameroonchurchhistory.htm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_5/168393.htm
http://www.30-days.net/muslims/muslims-in/africa-west/cameroon-culture/
代祷系列(第5部) |
乌干达
概況
乌干达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有“非洲珍珠”之称。该国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及卢旺达接连,其首都为坎帕拉。
人口约35,600,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最大的族群是巴干达族,占全国总人口五分一。
官方语言为英语,但卢干达语及斯华西里语亦被广泛使用。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目前约85%人口为基督徒,其中31.4%为福音派信徒。
1877年殖民时代,基督徒宣教士首次进入该国。1930年代初期,一群从圣公会分离出来的宣教士连同数名乌干达人开始一个名为Balokole Revival的复兴运动(“Balokole”为卢干达语,意指“得救者”),促成国内外一些五旬节及福音派教会的诞生。
虽然独立教会自1962年起开始涌现,但圣公会至今仍是国内基督教的最大宗派。
关注点
乌干达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由于国内贪污情况严重,大部份捐助国家已停止对该国提供援助,以致国家贫穷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着政府与教会双边的通力合作,乌干达的爱滋病感染个案由1992年的25%大幅下降至2012年不多于5%。
代祷
祈求更多教会共同联手对抗爱滋病;不但帮助爱滋病患者,更关心爱滋病孤儿的需要。
愿乌干达政府领袖以智慧和公平管理国家,并继续致力打击国内贪污问题。
照片來源︰
http://www.safari-in-uganda.com/en/safariafrika-attractions/cities/kampala-2-92
资料來源: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ugan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UG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g.html
http://www.leadershipmagazine.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layout=item&id=261&Itemid=194
http://www.ugandapicks.com/2011/12/poverty-in-uganda.html
代祷系列(第5部) |
乍得
概況
乍得是位于非洲中北部的的一个内陆国家;北连利比亚、东濒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毗喀麦隆及尼日利亚、西邻尼日尔。
人口:11,200,000(2010年世界银行估算)
首都:恩贾梅纳
宗教:伊斯兰教(主要活跃于北部)、基督教(主要活跃于南部)、原始信仰
语言:法语及阿拉伯语(官方语言),但本地方言(南部的萨拉语、北部的Ouadi及Toubon语)亦通行。
乍得共和国于1960年8月11日脱离法国取得独立;此后,国家却因局势动荡、不稳定、内战及一连串的政变而闻名于世。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于1920年代进入乍得南部,首批宣教士为美国浸信会所差派。当时的宣教士携同妻儿前往乍得,并在当地定居生活;部份早期宣教士子女及后相继成立新的宣教组织。
圣经翻译工作由来自不同组织的外地及乍得本地翻译员参与。大部份已完成的翻译本主要是南部语言,不过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已在北部及中部族群中开展。
关注点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邻国的暴力冲突容易蔓延至乍得,导致该国成为今天非洲的少数不稳定国家之一。内常见政治及种族暴力问题,目标通常针对妇女及孩童。
识字率偏低成为当地人认识圣经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只有少数人有良好阅读能力,因此更多翻译员及布道者转以口述方式传扬福音。
代祷
愿福音不但进入及转化乍得,更影响周边的国家;为整个区域带来持久的和平。
大约半数的乍得语言族群仍缺乏其母语圣经,愿所有翻译团队从神得着智慧,顺利完成这些亟具意义的翻译工作。
照片來源︰
http://www.wycliffenextgen.com/profiles/blogs/kenga-new-testament-sent-for-p
资料來源:
http://www.atlapedia.com/online/countries/chad.htm
http://www.fco.gov.uk/en/travel-and-living-abroad/travel-advice-by-country/country-profile/sub-saharan-africa/chad/
http://www.africaw.com/major-problems-facing-chad-today
http://countrystudies.us/chad/29.htm
http://www.wycliffe.net/world/tabid/65/Default.aspx?continent=AFR&country=CD
代祷系列(第5部) |
坦桑尼亚
概況
自从脱离英国取得独立后,坦噶尼喀及桑吉巴于1964年合并组成今天的坦桑尼亚。该国被南面的赞比亚、马拉维及莫桑比克、西面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及卢旺达、北面的乌干达及肯尼亚,以及东面的印度洋所包围。
坦桑尼亚是东非最大国家,其首都是杜笃玛 。
人口:约47,600,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全国有超过150个族群。
宗教:基督徒(广义)52.6%、穆斯林29%、民间信仰16.4%。
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及英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864年,圣公会率先在桑给巴尔成立“非洲联合宣教会”;及后在1875年迁移至内地。非洲内地会及美国门诺会亦分别于1908年及1934年相继开展宣教事工。
坦桑尼亚的基督徒数目持续增长,由1990年的2,400,000(9.2%)增至2010年的8,000,000(17.9%)。
信义宗是国内最大的基督教宗派。
关注点
1864年,圣公会率先在桑给巴尔成立“非洲联合宣教会”;及后在1875年迁移至内地。非洲内地会及美国门诺会亦分别于1908年及1934年相继开展宣教事工。
坦桑尼亚的基督徒数目持续增长,由1990年的2,400,000(9.2%)增至2010年的8,000,000(17.9%)。
信义宗是国内最大的基督教宗派。
代祷
求神差派更多工人加入参与植堂运动,快快把福音带给南部及沿岸地区的未得族群。
求神保守当地基督徒身心灵的平安,特别是那些邻近极端穆斯林的弟兄姊妹。
照片來源︰
http://www.thetravelword.com/2010/12/14/holidays-celebrations-and-festivals-in-tanzania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TZ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tanz/owtext.html
http://www.blackchristiannews.com/news/2012/10/christians-in-tanzania-under-increased-persecution.html
http://www.sim.co.uk/where_we_work/africa/tanzania/
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92979.pdf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TZ
代祷系列(第5部) |
刚果共和国
概況
刚果共和国横跨于赤道,位处非洲中西部,以乌班吉河为界,接壤刚果民主共和国。
首都∶布拉柴维尔。
人口∶约4,000,000 (2012年联合国估算)。
族群∶以15个班图族群为主,其中共有超过70分支。另有为数少于100,000的俾格米人,他们与班图族并没有种族关系。
宗教∶基督教(广义)92.4%、民间信仰 4.5%、穆斯林1.2%。
语言∶法语(官方)、林加拉语及曼枯图巴语(广泛通行),以及基刚果语、桑戈语、拉里语和维利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瑞典行道会于1909年首先于国内开始宣教工作,同样来自瑞典的浸信会宣教士则于1921年开始在北部传福音。自1947年起,挪威行道会宣教士也在北部另一地区开展福音工作。
今天,刚果福音教会是全国最大的基督教教会,并在迅速地增长。
除了刚果福音教会外,国内亦有其他教会,如∶救世军、信义宗、五旬宗,以及其他福音派教会。
关注点
“刚果共和国”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邻邦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前称萨伊),外界易于把两者混淆。
刚果共和国拥有丰富沿海资源,是非洲首批原油生产国之一。虽然拥有石油和咖啡等出口产品,但所得收入却没有令国民受惠;大部份农村地区人口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代祷
国家的贫穷与不稳不但中断和破坏长期福音事工,甚至迫使不少基督徒领袖离国。愿教会致力维系建基于圣经真理的合一;愿国家能保持长期稳定,以致培训领导和福音事工皆能顺利推展。
照片來源︰
http://kids.britannica.com/elementary/art-88567/People-attend-a-church-in-Brazzaville
资料來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congo_roc.htm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CF
http://www.oikoumene.org/gr/member-churches/regions/africa/congo-brazzaville.html
http://www.learn-french-help.com/information-on-republic-of-congo.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nz
代祷系列(第5部) |
中非共和国
概況
中非共和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被北面的乍得、东北面的苏丹、东面的南苏丹、南面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以及西面的喀麦隆所包围。
首都:班基
宗教:基督教(广义)74%(福音派约34%)、伊斯兰教14%、原始信仰11%。
人口:5,057,208(2012年7月估算)。
族群:巴亚族33%、班达族27%、曼吉亚族13%、萨拉族10%、姆布姆族7%、姆巴卡族4%、雅科马族4%、其他2%。
语言:法语(官方语言)及桑戈语(通用语),另外超过80个族群使用其所属语言。
中非共和国的前身是法国殖民地班基沙立,当时各族之间并无共同文化。自1960年独立后的三十多年间,国家因军政府施行暴政而陷入混乱。直至1993年,中非共和国正式成立民政统治,但仅维持短短十年便告终。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921年1月,美中浸信会宣教士到达Rafia的阿赞族中服侍,自始开展了该国的基督教事工。同年,恩典弟兄国际差会亦在当地开始福音工作,信义会、瑞典浸信会及瑞士五旬节会随后加入。
全国共有超过80个族群,当中只有7个族群中少于20%的人有教会在当中服侍。另外,只有很少福音工作在阿拉伯人和豪萨人中间进行。
大量穆斯林从邻国涌入,他们亟需清楚听到主耶稣激励人心的爱与救赎的信息。
关注点
雖然中非共和國擁有豐富的農業、水及礦物資源;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貪污充斥全國並影響當地的木業及鑽石業。
因多年來的動蕩局勢,造成大量非法武器泛濫全國。持械組織主要活躍於動亂的北部。持續的動蕩迫使數萬名國民離開本土,大部份逃難到鄰國乍得。
中非共和國是世界上其中一個低度開發國家。根據2011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其排名在187個國家中位列179。
代祷
大量无附属任何教会的独立基督徒出现,正反映唯名主义及混合主义扩散全国。即使在大部份的教会中,只有少数信徒愿意委身,而且大多对圣经真理的理解与实践十分有限。
教会未能成功将门徒训练列为首要任务,以致教会内缺乏道德标准和诚信。愿教会更着重门徒训练,从而塑造具优良道德品格的基督徒。
照片來源︰
http://lutheranpartners.org/about-us/lpgms-history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CT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ct.html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CF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150040
http://hdrstats.undp.org/en/countries/profiles/CAF.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ent
代祷系列(第5部) |
刚果民主共和国
概況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面积之大足以覆盖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爱尔兰、荷兰、丹麦、葡萄牙、瑞士、亚美尼亚、西班牙、亚尔巴尼亚,以及义大利。以面积计算是非洲大陆第二大国家,在全球则位列十一。
全国共有超过二百个族群,其中四大主要族群为∶蒙戈族、卢巴族、刚果族,以及芒贝图族-阿赞德族。
官方语言为法语,但全国计有多至七百种以上的地方语言。
人口∶73,599,190(2012年7月估算)
首都∶金夏沙
宗教∶基督教(广义)92.4%(罗马天主教43.9%、新教24.8%、独立教会23.1%)、民间信仰 4.8%、穆斯林1.6%。
以每平方英里计算,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全球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里拥有全球仅存的热带雨林的三份二,同时蕴藏全球八成的钶钽总存量(钶钽铁矿是制造行动电话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虽然坐拥丰饶的天然资源,刚果民主共和国依然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因着国内外对这些资源的争夺战,国家长年陷于战争,以致这些天然的宝藏常被看为国家的咒诅。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宣教士自1878年开始已活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至1960年国家独立时,已有46个宣教团体,主要来自北美、英国,以及北欧。
基督教宣教士数十年来为国民提供医疗及教育服务,但比利时殖民政府只愿协助天主教宣教单位,而从未向基督教宣教团体发放任何资助,这情况一直维持至1946年。
1969年60多家宣教士建立的教会联合组成“刚果基督教会”,成为全球基督教法语系统中最大的教会。
关注点
很多战争冲突皆为争夺天然资源而起,自1998年以来,性侵犯敌方的妇女一直被视为战阵武器之一。13家国际基督教机构为此站于同一阵线,致力终止大众对这些暴行的沉默,期望停止再有妇女因这些暴行而要面对耻辱和伤痛。
由于军队士兵在性侵妇女后皆能免于法律制裁,一般民众亦开始肆意强暴周遭平民妇女。
近年来,士兵和平民暴徒不但强暴妇女,更性侵自己的社区甚至家庭中的年幼成员。
代祷
被性侵的受害者不但会被父母、丈夫、以至整个社区摒弃,她们更会为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残暴行为而为人所责难。愿主耶稣的爱成为她们的安慰和平安。
求神兴起全球教会透过祷告以及经济支援,更多关注刚果民主共和国内无数的性暴受害者。
资料來源:
http://www.discoveringafricanetwork.com/drcongo.html
http://www.nationsencyclopedia.com/economies/Africa/Congo-Democratic-Republic-of-The.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
http://www.photius.com/countries/congo_democratic_republic_
of_the/society/congo_democratic_republic_of_the_society_protestant_churches.html
http://www.christiantoday.com/article/fighting.sexual.violence.in.the.democratic.republic.of.congo/29243.htm
http://lokoleyacongo.wordpress.com/tag/political-stance-of-congo-protestant-leadership/
http://www.healafrica.org/learn/history-of-the-congo/
代祷系列(第5部) |
赞比亚
概況
赞比亚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与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及津巴布韦为邻。赞比亚前为英国殖民地,及后于1964年取得独立。
首都:卢萨卡
人口:13,884,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其中44%居于城市地区,使赞比亚成为次撒哈拉非洲地区中最高度城市化国家之一。该国最大族群是班巴族,占全国总人口五分一。
宗教:基督徒(广义) 85.6%、民间信仰 11.9%
语言:英语(官方语言),其他主要通行的本地语言有班巴语、尼昂加语及东加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英国普利茅斯兄弟会是首个进入赞比亚的宣教组织,他们于1882年12月到达利亚瑞,并在罗西族中展开工作。
1885年,伦敦传道会首先在Niamikolo建立宣教站,随后循原会、巴黎福音会及长老会继续有关工作。自国家独立后,这四个宣教机构于1965年合并其事工并组成赞比亚联合教会。
自1991年Frederick Chiluba(一名五旬宗信徒)就任总统并宣布赞比亚为基督教国家后,五旬宗群体在全国各地均大有增长。
关注点
赞比亚与许多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区域性及国际性政治与经济关系。另外,该国政治及经济环境稳定,也使其成为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大部份居于农村地区的赞比亚人为自给自足的农民;然而,城市地区的失业及就业不足问题却相当严重。
代祷
愿赞比亚国家领袖继续持守公义,并按着神的心意作出每一项决定。
很多传统信仰思想已混入教会中。愿神兴起更多以基督为中心及已受培训的牧者,向信徒教导神的话语及如何活出基督徒生命。
代祷系列(第6部) |
阿尔及利亚
概況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与西北面的摩洛哥、东北西的突尼斯、东面的利比亚、东南面的尼日尔、西南面的马里、西面的毛里塔尼亚及西撒哈拉相连。
首都:阿尔及尔
人口:36,486,000(2012年联合图数据)。全国41个族群中,几乎全数是阿拉伯柏柏尔人(99%)。
宗教:伊斯兰教是阿尔及利亚的官方及主要宗教(96.2%),其余为无宗教信仰者(3.5%)和基督徒(广义)(0.3%)。
语言:阿拉伯语(官方)、法语(通用语)及其他柏柏尔语方言。
经历132年法国殖民统治后,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取得独立。1992年伊斯兰政党在选举中胜出; 然而,选举结果被宣告无效,因而引发长达十年的血腥内战,造成逾150,000人死亡。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新教的出现源于早期的法国统治时期。归正教会的首届议会于1843年举行,法国卫理公会则于1883年在贝贾亚开始宣教工作。时至1914年,美国卫理公会的宣教士亦在当地成功建立事工。
1972年,国内的联合卫理公会及法国归正教会组成了阿尔及利亚基督教会,该教会是政府官方认可的基督教团体之一。
2008年1月,报章刊登多篇关注基督教增长的文章,从而引发媒体针对教会的激烈抨击。宗教迫害随之出现,包括:家庭教会被政府关闭、部份信徒被囚禁,甚至以侮辱伊斯兰教的罪名而被起诉。
关注点
国家经济在多年政治暴乱过后逐渐改善,但国内贫穷及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仍然普遍。地方政府贪污、公共服务水平低劣都是导致公众长期不满的主因。
虽然阿尔及利亚宪法容许宗教自由,然而基督徒和他们进行崇拜的地方却一直被针对,甚至遭受公然攻击。
代祷
愿阿尔及利亚仅存的教会能够继续开放、向外宣扬福音,把使人得救的信息带给更多阿尔及利亚人。
阿尔及利亚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国家成为伊斯兰阿拉伯国,求神保守国内基督徒能够继续自由敬拜和传扬主耶稣基督。
照片來源︰
http://www.compassdirect.org/english/country/13314/14286
资料来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ag.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AG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118852http://www.ewtn.com/library/CHRIST/zalgeria.HTM
http://www.persecution.net/algeria.htm
http://www.persecution.org/2012/11/21/christians-blasphemy-trial-reconvenes-in-algeria/
代祷系列(第6部) |
埃及
概況
埃及,正式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处非洲东北角落。
首都开罗是全埃及,甚至是全非洲最大的城市。
人口∶约83,958,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宗教∶穆斯林86.3%、基督徒(广义)13%。
语言∶虽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糸的不同方言亦甚为流通。另外,法语和英语则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范畴。
在过去十年,埃及一直陷于极度暴力纠纷,特别是上埃及地区(即尼罗河上游)。大规模的示威迫使在位三十年的总统于2011年2 月下台。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马可早于一世纪初把基督教引进埃及。
埃及信徒绝大部份属于科普特正教教会(87.9%),只有6.1%是新教基督徒。
“埃及福音长老教会”由美国长老教会于1854年创立。自1926年独立后,继续透过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福音事工等服侍本地群体。
基督徒长期受到个人和整体性歧视,特别见于申请政府职位以及申请兴建教堂的许可证。
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紧张关系偶尔会演变成冲突事件。
关注点
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穆斯林保守党执掌政权;自此,基督徒所受的逼迫加倍严峻。
2011年10月基督徒举行和平示威,争取要求平等权益,结果招致袭击,造成200多人受伤、24人死亡。
代祷
求神帮助埃及信徒在逆境和危难中依然能持守见证。
照片來源︰
http://www.localyte.com/attraction/7536–Hanging-Church–Egypt–Al%2BQahirah–Cairo
資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EG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egyp/owtext.html
http://www.oikoumene.org/member-churches/regions/middle-east/egypt/evangelical-presbyterian-church-of-egypt-synod-of-the-nile.htm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148817.htm
http://original.antiwar.com/frykberg/2012/10/23/christians-worry-over-a-future-in-egypt/
http://www.persecution.net/egypt.htm
http://ghanaword.com/Persecution/troubles-continue-for-christians-in-egypt-as-mb-majority-govt-drafts-sharia-law.html
代祷系列(第6部) |
摩洛哥
概況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岸,与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相连,处于阿尔及利亚和西撒哈拉中间。
首都为拉巴特,最大城市是卡萨布兰加。
人口:32,599,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宗教:穆斯林99.6%、基督徒(广义)0.2%
语言:摩洛哥阿拉伯语(官方)、柏柏尔语方言、西班牙语及标准阿拉伯语;法语是通用全国的第一外语。
2011年,一个较温和的伊斯兰政党赢得最多议席,成为首个领导摩洛哥政府的伊斯兰执政党。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摩洛哥基督徒主要是外来移民和早期法国入侵者与殖民者的后裔。
今天,罗马天主教徒占全国基督徒64.8%,其余属独立教会(17.8%)、正教(10.4%)及新教(7%)。目前国内最大的新教宗派为摩洛哥福音教会。
政府容许基督徒存在,但不接受摩洛哥本地教会的出现。布道及基督徒活动均受政府严密监管。
关注点
虽然摩洛哥宪法保障人民的宗教自由,但很多基督徒仍因担心被调查或被指与西方基督徒有连系而不敢参与聚会。
一些本地基督徒表示,自2010年外国基督徒被驱逐出境后,他们正面对更显著的社会监视及亲朋施压。
代祷
愿本地基督徒即使面对迫害,仍然坚守他们的信仰。
愿更多教会及宣教机构勇于接受挑战,以基督的爱接触穆斯林群体。
照片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_in_Morocco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o.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MO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religiousfreedom/index.htm#wrapper
http://www.oikoumene.org/en/member-churches/regions/africa/morocco.html
http://www.persecution.net/morocco.htm
http://www.persecution.com/public/restrictednations.aspx?clickfrom=bWFpbl9tZW51http://www.be-a-voice.net/prayerbulletinpdfs/240_BelieversArrested_85x11_l.pdf
代祷系列(第6部) |
南苏丹
概況
南苏丹共和国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 首都设立于朱巴。
南苏丹国民有见于他们与苏丹人民在文化以及宗教上的分别,加上延绵内战,遂于
2011年7月9日以99%投票通过支持南苏丹脱离苏丹自立成国。
这是一个语言群体多至数百种的国家,但在独立后只认定英语为官方语言。
人口:10,625,176(2012估算)
宗教:基督徒(广义)61.3%、民间信仰32.3%、穆斯林6.2%。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苏丹的基督教发展源头可追溯至主后37年(使徒行传八章)。一般相信干大基是苏丹麦罗埃王国的皇太后,因此,经文中提及的“埃提阿伯太监”应是苏丹人。随后一千多年基督教一直是苏丹北部的主要宗教。
1962年,政府颁布“宣教差会法案”,禁止宣教士在南方从事除许可证明确规定外的任何宣教活动。
自1964年所有外来宣教士被驱逐出境后,本地教会领袖开始肩负主要领导的责任。
关注点
南苏丹正面对重重挑战 – 与苏丹建立具建设性的邦交,共商互惠方案;解决复杂的内部分野问题;以及设立国内主要公共服务。这新生国亦必须与周边国家订定边界管理协议及建立难民回归的法律架构。
代祷
南苏丹正处关键发展阶段,求神厚赐智慧予国家带领者。
愿所有南苏丹人民能得着主耶稣的永恒平安。
愿圣灵为整片国土带来属灵更新。
照片來源︰
http://trinitybaptistkenya.org/tag/south-sudan
资料來源:
http://geography.about.com/od/sudanmaps/a/south-sudan-geography.htm
http://www.unhcr.org/pages/4e43cb466.html
http://www.southsudaninfo.com/Religions_of_South_Sudan
http://www.factmonster.com/world/countries/south-sudan.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OD
http://www.givengain.com/cgi-bin/giga.cgi?cmd=cause_dir_news_item&cause_id=121&news_id=60479
代祷系列(第6部) |
利比亞
概況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东邻埃及,东南毗苏丹,南接乍得、尼日尔,西靠阿尔及利亚与突尼西亚。
首都:黎波里
人口:6,469,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其中约半数不足15岁。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占全国人口的97%。
语言:阿拉伯语(官方)、意大利语、英语及柏柏尔语
宗教:穆斯林96.3%、基督徒(广义)2.9%
2011年2月,反对派为了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而爆发内战。超过25,000人在接连交战中死亡,另有数以千计的人逃到其他国家。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由于古利奈和莱普提斯所蕴藏的基督教遗迹大多被隐藏、焚毁、甚或低调处理,以致外界一直遗忘利比亚所拥有超过五百年基督教历史的重大意义。
科普特正教是利比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教派。
外国人可以自由地敬拜,但被禁止向利比亚人传福音。在前利比亚政府广泛的秘密警察网络监察下,与穆斯林分享福音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事。基督教书籍只能透过秘密途径运到国内。
在40个族群中,尚有28个族群未闻福音。
关注点
利比亚经济主要依靠出口石油到其他国家,其丰厚收入让利比亚成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非洲国家之一。然而,这些收益却鲜有惠及社会低下阶层。
自内战结束后,武器的流散成为危害利比亚以及中东地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代祷
愿利比亚人民能够得到更多基督教福音资源,如圣经及属灵书籍。
大量来自次撒哈拉地区的移民到达利比亚寻找经济机会,愿神打开福音的门,让本地基督徒为祂作美好见证。
照片來源︰
http://www.magic-libya.com/en/sites/details/35/Lathrun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ly.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LY
http://www.persecution.net/libya.htm
http://bbhchurchconnection.wordpress.com/2011/10/22/what-land-is-most-ignored-which-has-five-centuries-of-early-christian-history/
http://www.persecution.com/public/restrictednations.aspx?clickfrom=bWFpbl9tZW51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liby
http://www.firstpost.com/world/weapons-proliferation-in-libya-a-threat-india-says-at-un-519218.html
代祷系列(第6部)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概況
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几内亚湾,与加蓬西北岸隔海相望。该国是非洲第二小国,由两个主要岛屿的群岛组成:圣多美岛和普林西比岛。
首都:圣多美
语言:葡萄文(官方)、圣多美语、普林西比语、安哥拉语及Kabuverdianu语。
人口:172,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宗教:基督教(广义)88.6%、民间信仰 6.9%、伊斯兰教3.3%。
在十五世纪末,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被葡萄牙人发现和占领。虽然该国在1975年取得独立,但直至八十年代末才推行民主改革。由于领导层替换频繁,加上1995与2003年发生政变,令国家政治局势持续不稳。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主要宗教,其中85.4%属罗马天主教。
近年新教教会因着宣教事工而迅速增长。
關注點
过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经济主要依赖农园耕作,现因沿海大型油田的开发而转型。然而,国内却因该如何运用这意外利润而引发更多争论,造成政治紧张。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在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工作上取得良好进展。疟疾确诊个案由2000至2005年间平均每年38,655宗,下降至2010年的2,740宗。
代禱
愿有效的福音工作能在这个多种民族、多种语言的国家中推展。
照片來源︰
http://www.easyvoyage.com/sao-tome-et-principe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tp.html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093493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TP
http://www.paulnoll.com/Locations/visiting-Sao-Tome-Principe.html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148715.htm
http://www.alma2015.org/countries/sao-tome-and-principe
http://www.unhcr.org/refworld/country,,,,STP,456d621e2,5021058bc,0.html
代祷系列(第6部) |
赤道几内亚
概況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由大陆部份及海岛部份组成。
首都:座落于比奥科岛的马拉博。
宗教:基督教 89%(以罗马天主教为主91.9%)、伊斯兰教4.3%、民间信仰3.7%、无宗教信仰2.0%、其他1%
人口:740,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西班牙语(官方)、法语,以及所有族群通晓的班图语。
经过190年西班牙统治,赤道几内亚于1968年独立。总统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自1979年政变夺权后一直任职至今。虽然国家名义上自1991年实行宪政民主,但总统选举及立法会选举仍存有漏洞。总统几乎全权控制整个政治体制,并打压政治上的反对势力。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841年,西印度群岛浸信会前往比奥科岛展开宣教工作。直到1858年,因西班牙殖民政府为推动罗马天主教的发展,基督教宣教工作被迫令结束,宣教士亦因此离开。至1932年,一对隶属长老会的夫妇才被允回到该国进行短期青少年培训事工。他们成立了一间妇女联会;时至今日,该联会仍深具影响力。
赤道几内亚人主要是天主教徒,但许多人仍受传统万物有灵论影响。
宗教自由度正在提升;与此同时,五旬宗、灵恩派、福音派及本土宗派教会亦见增长。
关注点
虽然石油开发带来大量外国投资,然而却没有为大部份人的生活带来明显的改善。
国际贪污监察组织“透明国际”把赤道几内亚列于最贪腐的十二个国家之内。总统奥比昂一直把石油收入列为国家机密,拒绝向外披露有关详情。
国民健康情况欠佳,卫生设备不足亦使问题加剧。当地婴儿死亡率高企,人均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常见问题包括营养不良和疟疾。
代祷
在面对贫穷、贪腐和绝望之时,愿教会继续持守纯洁的生命,以及热心传扬福音。
愿信徒的属灵生命持续成长,能够从挂名基督徒的世界观转向符合圣经真理的世界观。
照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equatorial_guinea/4711934684/in/photostream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EK
http://www.guineaecuatorialpress.com/noticia.php?id=134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ek.html
http://worldmap.org/maps/other/profiles/equatorial%20guinea/Equatorial%20
Guinea%20Country%20Profile.pdf
http://www.christianaid.org/Interactive_World/countryPages/EquatorialGuinea.aspx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http://www.africaneconomicoutlook.org/en/
countries/central-africa/equatorial-guinea/untry/equa/owtext.html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317174http://www.everyculture.com/Cr-Ga/Equatorial-Guinea.html
代祷系列(第6部) |
加蓬
概況
加蓬位于非洲中西部,接连大西洋,位于赤道之上。
首都:利伯维尔
宗教:基督教80% (罗马天主教57.9%、新教22.1%、独立教会19.4%)、民间信仰9.3%、伊斯兰教8.7%、无宗教信仰2%。
人口:1,564,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法语(官方)及班图族语言
加蓬自1839年由法国统治。一批被法国解放的奴隶于1849年建立了首都利伯维尔(自由市) 。1910年,加蓬成为法属赤道非洲联邦的四个地区之一,其余地区包括乍得、刚果,以及中非共和国。加蓬于1960年取得独立。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842年,美国新英伦的宣教士在Baraka(现称利伯维尔)设立了宣教站。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宣道会宣教士从刚果到加蓬南部,发现许多地区从未接触福音。至1934年,他们正式进入该区。起初宣教护士经营—所小型药房,为本地人提供药物;其后一队医疗宣教人员发展该药房成为今天的加蓬基督教宣道会Bongolo医院。
加蓬福音教会发展源自美国公理会差会(1842-1870年),以及美国长老会海外宣教部(1870-1913年)的福音工作。从1889年起,巴黎宣道会开始接管其事工,直至1961年该教会独立自治为止。
“加蓬福音教会”是加蓬最大的基督教教会,其次是宣道会。当地亦有不少非洲本土教派教会,其会众数目与基督教教会的总和相约。
关注点
国家就业署估计30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高达30%,主因是教育制度的供给与生产业的需求不能吻合。
大部份加蓬人自称“基督徒”,但事实上他们常把基督教和传统宗教混淆,甚至许多著名知识份子更公开提倡“回归非洲神灵”。另外,虽然加蓬不再是法属殖民地,但人们早被法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同化,物质主义和无神主义思想亦在大学广泛流行。
代祷
为加蓬的基督徒学生祷告,愿他们在无神主义的氛围中依然能坚定持守信仰,所言所行皆能为主耶稣基督作忠实见证。
许多政府精英、警官、军人均有参与血腥的夜间仪式,包括巫术和黑道魔法。记念国中所有基督徒能坚心拒绝参与其中。
照片來源︰
http://www.bongolohospital.org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GB
http://www.fco.gov.uk/en/travel-and-living-abroad/travel-advice-by-country/
country-profile/sub-saharan-africa/gabon/?profile=history
http://histclo.com/country/afr/gab/act/rel/gar-cm.html
http://www.oikoumene.org/en/member-churches/regions/africa/gabon.html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AFRICAEXT/GABONEXTN/
0,,menuPK:352119~pagePK:141132~piPK:141107~theSitePK:352109,00.html
http://www.worldprayermap.co.uk/southernandcentralafrica/gabon.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gabo
代祷系列(第7部) |
莱索托
概況
莱索托(前称巴索托兰)的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国环绕。该国在1966年脱离英国取得独立。
首都:马塞卢
人口:2,217,000(联合国2012年数据),共有11个族群。
官方语言:塞索托语、英语
宗教:基督教(广义)90.1%、民间信仰8.8%
莱索托天然资源匮乏,国家经济长期依赖南非矿业侨工的就业收入。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833年,巴黎宣教会派出首批宣教士前往莱索托。首个宣教站在莫里加建成。
今天,莱索托的教会以天主教为主。其他宗派包括:莱索托福音派、长老会及圣公会。莱索托福音教会是国内最大的基督教教会。
虽然基督徒遍布全国,但许多信徒却把传统文化礼仪与习俗混入基督教信仰。
关注点
莱索托的婴儿夭折率高企,国民营养不良情况严重;肺结核、爱滋病毒感染/爱滋病也相当普遍。
代祷
愿教会能更有效地回应爱滋病毒感染者和爱滋病患者的事工需要。
有些外地非洲群体进入莱索托宣讲信息,内容包括过份强调物质祝福、神迹医治及其他能力。愿教会领袖具备洞识力,懂得分辨何谓正确、合符《圣经》而又恰当的纯正福音。
照片來源︰
http://blogsausbetties.com/2012/03/14/u-se-ke-ua-lebala-do-not-forget-me-a-lesotho-sunday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LT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148697.htm
http://globalministries.org/africa/partners/lesotho-evangelical-church.html
http://www.cru.org/ministries-and-locations/africa/lesotho/index.htm
http://sa.usaid.gov/southern_africa/node/93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leso
代祷系列(第7部) |
苏丹
概況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毗连埃及南部。
自1956年独立后,这新生国的南北部已迅即发生冲突。一直至1990年代,情况更见严峻。
至2005年,苏丹政府与反对势力“国家民主联盟”达成初步和平协议,赋予南部苏丹自治权,并承诺六年后以公投决定南部的独立问题。结果,2011年7月9日国民以近乎99%高票通过议案。自此,南苏丹正式与苏丹分割,独立成国。
首都∶喀土穆
人口:约34,800,000(2012年估算),全国有超过164个族群。
宗教:穆斯林89.9%、民间信仰5.2%、基督徒(广义)4.9%。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苏丹的基督教发展源头可追溯至主后37年(使徒行传八章)。一般相信干大基是苏丹麦罗埃王国的皇太后,因此,经文中提及的“埃提阿伯太监”应是苏丹人。随后一千多年基督教一直是苏丹北部的主要宗教。
埃及于1874年开始统治苏丹,并在该区设立赤道州。伊斯兰马赫迪革命者于1885年进驻当地,但于1898年被英军击退。自此,埃、英两国共同管治苏丹。
二十世纪初,基督教宣教士带领大批苏丹人民信主,同时把英语传入该区。结果形成鲜明的南北分野 — 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南部则为非洲万物有灵论者和基督徒所在地。
关注点
不论本地穆斯林或“得宠委员会”— 政府委派单位,专责签发申请身分证所必须呈交的居住证明,并获授权摧毁兴建教堂计划 — 皆声称苏丹并没有基督徒,所以教会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于激进派穆斯林惯于在社区中监测基督徒的活动,并把有关情报通告保安局,政府乐于委任他们加入“得宠委员会”。
代祷
求神保守苏丹国内的基督徒,使他们的身心灵在这伊斯兰的国度中依然蒙神保护。
为在苏丹事奉的宣教士祷告,愿神厚赐智慧,让他们懂得在这个反基督教的国家中如何有效传递主耶稣基督的救赎佳音。
照片來源︰
http://geoconger.wordpress.com/tag/saint-johns-haj-yousif
资料來源:
http://www.nationsonline.org/oneworld/sudan.htm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SU
http://www.givengain.com/cgi-bin/giga.cgi?cmd=cause_dir_news_item&cause_id=121&news_id=60479
http://www.factmonster.com/world/countries/south-sudan.html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1/octoberweb-only/sudan-secession-backlash.html
代祷系列(第7部) |
突尼斯
概況
突尼斯位处非洲北端,与利比亚和亚尔及利亚为邻。
法国、英国和义大利自从1869年起共同管辖突尼斯。经过十数年的外交角力,法国最终在1881年独揽统治权。
突尼斯共和国于1956年独立,正式脱离法国的统治。
突尼斯一向少为外界注意;然而,这情况在2010年12月告终。其时,一名年青蔬果贩因不满警察对他的案件处理不公而引火自焚。自此,引发一连串阿拉伯国家的民众群起挺身推翻极权统治。
首都∶突尼斯城
人口:约10,600,000(2012年估算),全国共有超过23个族群。
宗教:穆斯林99.2%、无宗教信仰0.5%、基督徒(广义)0.3%。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基督教的足迹在突尼斯的历史中显而易见 — 在主后的数世纪,虽然受到罗马政权的严峻逼迫,教会在突尼斯以及北非的发展依然兴旺。
突尼斯亦曾孕育出不少对后世基督徒影响深远的神学家和思想家,如∶特土良、居普良和奥古斯丁。
在奥古斯丁出现后,一般相信基督教在北非将会有良好的发展;然而,无论宗教混乱、个人野心,或是政治斗争也在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在逼迫中,突尼斯教会的人数和信心依然有见增长;但当国内推行宗教自由后,教会反而迅速衰落,甚至完全消失。
在以后的十数世纪,突尼斯中并没有已知的基督徒存在。直至1990年代初期,西方教会开始聚焦于10/40之窗,鼓励信徒把福音带给包括突尼斯在内的未得之国。
以媒体长期散播大量福音种子的策略终见成效,信徒人数渐见增长。
关注点
虽然很多人相信独裁政权的结束标志着突尼斯的福音之门已大开,并且基督徒的难处也会减少;可是,2012年6月所发放的一段骇人短片令人开始对这种乐观展望存疑。事实上,突尼斯的基督徒依然活在非常真实的暴力威胁中。短片内容∶一名突尼斯青年因改信基督教而被穆斯林当众斩首;凶手为增加受害者的痛苦,更特意以慢速行刑。
代祷
穆斯林主导的政府恒常监控和封锁基督教网站,求神为突尼斯的慕道者开通其他认识真理的管道。
切切为突尼斯的基督徒祷告,愿他们能依靠主耶稣基督所赐的勇气、安慰和保护,得以在充斥着敌意的环境中活出丰盛的生命见证。
照片來源︰
http://stgeorgetunis.com/about-us/49.html
资料來源:
http://www.historyworld.net/wrldhis/PlainTextHistories.asp?historyid=ac93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TS
http://christianstandard.com/2011/12/tunisia-an-unprecedented-opportunity-for-the-gospel/
http://www.assistnews.net/Stories/2012/s12070001.htm
代祷系列(第7部) |
西撒哈拉
概況
西撒哈拉地处非洲西北海岸,与摩洛哥、茅利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接壤。虽然全地以沙漠平原为主,并且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她一直为多国所争夺。
由于自1963年起被联合国列入“非自治领土”名单(即为联合国所认定“未去殖民地化的地区”),西撒哈拉并没有“首都”。国内最大的城市是阿尤恩。
西班牙于1976年从该区撤出后,摩洛哥与获得阿尔及利亚支援的波利萨里奥阵线(为争取该区独立而生的组织)随即爆发战争。联合国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西撒哈拉问题的方法。
人口:约563,000(2012年估算),全国共有超过11个族群。
宗教:穆斯林99.8%、基督徒(广义)0.1%。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在稀少的基督教群体中,超过70%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只有7.7%。
虽然没有关于基督徒受迫逼的公告,严峻的社会压力依然存在 — 基督徒的家人会迫令他们脱离基督信仰。
虽然宪法赋予人民宗教自由,当中却存着一定限制。所有宗教群体均受监控,确保他们的成员不会干涉政治。
关注点
西撒哈拉的萨拉威人在过去三十多年一直面对人道危机 — 虐待、绑架,甚至被迫与家人分离。不但公开笞刑屡见执行,幼年儿童更被遣送至古巴受“再教育”。
代祷
祷告祈求西撒哈拉这片地域的土地争议能尽早平息。
为萨拉威人求平安,愿神的医治、复和临到被撕裂的家庭,愿萨拉威人能快快得着主耶稣所赐予的丰盛生命。
代祷系列(第7部) |
贝宁
概況
贝宁位于西非,接壤贝宁湾,位处尼日利亚和多哥之间。
现今的贝宁即昔日的达荷美 — 十五世纪兴盛显赫的西非王国。及后,贝宁在1872年成为法国殖民地,直至1960年8月1日独立,成为贝宁共和国。
首都:新港
人口:9,598,787 (2012年7月估算)
官方语言:法语
宗教:基督徒(广义)38.5%、民间信仰40.1%、穆斯林20.8%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在1843年卫理公会宣教士于南部的阿波美市成立第一所基督教教会。宣教团队开展在丰族及刚族的事工。
除最大的基督教宗派神召会之外,亦有其他几所较具规模的五旬宗及福音派教会。
关注点
贝宁是巫毒教的发源地;因此,国内充斥着巫医、恶灵附身,甚至人祭等问题。贝宁最大的族群是丰族,巫毒教也是由他们开始推行。
贝宁处于严重有待开发阶段,整个国家贪腐成风。即使贝宁在过去数年录得经济增长,亦是非洲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她仍位列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行列。
代祷
为国内的基督徒领袖祷告,求神加能赐力,使他们在万物有灵的氛围中以《圣经》真理坚立信徒。
愿福音为贝宁带来属灵觉醒和社会更新。
照片來源︰
http://www.mennonitemission.net/Stories/News/Pages/BeninBibleInstitutegraduation.aspx
資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bn.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BN
http://worldmap.org/maps/other/profiles/benin/Benin%20Profile.pdfhttp://www.oikoumene.org/en/member-churches/regions/africa/benin.html
http://www.christianaid.org/Interactive_World/countryPages/Benin.aspx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037572
代祷系列(第7部) |
斯威士兰
概況
斯威士兰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其北、南、西面被南非包围,东面与莫桑比克接壤。该国是非洲目前唯一奉行绝对君主制的国家。
首都:墨巴本
人口:1,220,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共有11个族群。最大族群是斯威士族(83.5%),随后是祖鲁族(8%)和聪加族(2%)。
官方语言:西史瓦提语、英语
宗教:基督教(广义)84.1%、民间信仰11.6%
自1968年脱离英国独立后,斯威士兰划分成四个行政地区:霍霍、曼齐尼、卢邦博及希塞卢韦尼。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北美瑞挪会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抵达斯威士兰,并在南部的Mhlosheni及Nhlangano附近设立伯特利宣教站作为事工运作基地。
斯威士兰主要信奉基督教,农村地区则以信奉结合基督教与本地祖先崇拜的锡安主义为主。
罗马天主教会及圣公会的出现,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不少教会、学校及其他基础建设。
关注点
斯威士兰的爱滋病毒感染率高达人口比例26%,位列全球之冠(2012年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数据);导致该国的孤儿人口比率比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为高。
在信徒灵命软弱,以及爱滋病死亡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大部份基督教宗派,包括福音派教会正逐渐衰落。
代祷
切切为国内基督徒的灵命复兴祷告。
愿本地教会与学院携手发展的属灵及教育资源,能有效地减少斯威士兰的爱滋病毒/爱滋病感染率。
照片來源︰
http://www.africanchristiancollege.org/about/location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WZ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148724.htm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swaz/owtext.html
http://www.dacb.org/stories/aa-print-stories/swaziland/moe_malla.html
http://www.unaids.org/en/dataanalysis/datatools/aidsinfo/
http://snu.edu/swaziland
代祷系列(第7部) |
南非
概況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西濒大西洋、东南滨印度洋、西北接纳米比亚、北连津巴布韦与博茨瓦纳、东北邻莫桑比克与斯威士兰。
首都:比勒陀利亚(行政)、开普敦(立法)、布隆方丹(司法)
人口:51,770,560 (2011年人口统计),非洲黑人占 79.2%
宗教:基督教(广义) 75.5%、民间信仰 12.6%、印度教 2.2%、穆斯林 1.9%
语言:南非共有11种官方语言,最普遍通行的是祖鲁语(占总人口超过20%)。英语在官方和商业公众场合中最广为通用。
南非于1961年脱离英联邦,正式成立“南非共和国”。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科伊桑人早于1488年接触福音。1799年,伦敦传道会开始在开普殖民地展开工作。随后,格拉斯哥传道会、大英循道会,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及北欧的宣教士也相继到达南非。大部份宣教工作以识字教育及圣经教导为主。
在今天全国基督徒总人口中,52.2%隶属独立教会;其余是基督教教会(26.1%)及罗马天主教教会(21.2%)。
关注点
南非是世界上强暴案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估计每年发生逾500,000宗案例。
代祷
愿所有曾受身体或性暴力伤害的人能在上帝的爱里得着安慰和医治。
愿神兴起有原则、有能力及敬虔爱主的领袖以公义管治国家。
代祷系列(第8部) |
博茨瓦纳
概況
博茨瓦纳的前身为英国建立的贝专纳保护地,后在1966年取得独立。
该国是位于非洲南部、南非以北的内陆国家,首都名为嘉柏隆里。
博茨瓦纳是次撒哈拉非洲地区中民族相当单一的少数国家之一,国内最大族群为博茨瓦纳族。
人口:约2,053,000 (2012年联合国数据)
宗教:基督教(广义) 66.5%、民间信仰 32.3%、伊斯兰教 0.1%、印度教 0.1%
官方语言:塞兹瓦那语(茨瓦纳语)及英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许多宣教士把基督教带进博茨瓦纳,特别为人熟悉的是来自苏格兰公理会的罗柏特.莫法特及其女婿大卫.李文斯敦。李文斯敦带领昆立族酋长席其理改信基督教的故事亦收录在其著作《南非的宣教之旅和考察》中。
在十九世纪后期,基督教被定为五大茨瓦纳族地区的官方宗教。当时的教会主要由伦敦传道会及荷兰归正差会管理。
由于伦敦传道会的开荒努力,联合公理会发展成国内目前最大的基督教宗派。
关注点
爱滋病的快速传播是导致博茨瓦纳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估计高达25-36%人口为爱滋病毒带菌者,属全球最高感染率国家之一。大量社会问题亦因而衍生,如人力短缺及医疗保障危机。
代祷
为遏止爱滋病的传播,当地正推行一些集合了布道、门徒训练、生活模式教育、识字教育、孤儿福利及医疗事工的综合计划。求神使用这些计划带来生命转化。
代祷 |
布基纳法索
概況
布基纳法索是位于西非中部的内陆国家,前称上沃尔特。邻近国家包括科特迪瓦、马里、尼日尔、贝宁、多哥和迦纳。
该国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军事政变在七、八十年代持续发生,直至九十年代初才出现多党选举。
首都:瓦加杜古
人口:17,275,115(2012年7月估算)
语言:法语(官方),莫雷语和迪尤拉语(第二语言)。
宗教:伊斯兰教 51.3%、民间信仰 27.7%、基督教(广义) 20.4%。
族群总数:78个(其中28个为未得之民)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北美五旬宗于1921年到达布基纳法索并建立神召会,至今神召会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基督教宗派。其后,宣道会(1923)、国际事工差会(1930)、环球福音会(1937)及美南浸信会(1971)亦相继进入该国。
纵使福音派会众正在不断增长,可是,宣称为基督徒的布基纳法索人仍抱持着前基督教的宗教传统。
关注点
布基纳法索的人口密度高,且天然资源有限,大多数国民对经济前景不感乐观。
即使政府近年已开始采取打击措施,但女性割礼、童工、儿童贩卖及巫师被社会排斥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代祷
求神介入制止女性割礼、童工及儿童贩卖等暴行。
愿布基纳法索北部的穆斯林中能出现属灵的突破。
照片來源︰
http://www.messynessychic.com/2013/01/10/the-african-village-where-every-house-is-a-work-of-art
资料來源:
http://win1040.com/page.php?id=520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v.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UV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BF
http://www.christianaid.org/Interactive_World/countryPages/BurkinaFaso.aspx
代祷系列(第8部) |
畿內亞比紹
概況
畿内亚比绍位于西非,北接塞内加尔、南面与东面邻畿内亚、西濒大西洋。
该国在1974年正式脱离葡萄牙独立。
首都:比绍
人口:约1,580,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当中包括35个族群。
宗教:伊斯兰教 50.4%、民间信仰 36%、基督教(广义) 12.1%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葡萄牙统治时期,宗教团体中以天主教得到的待遇至为优厚,福音派教会则遭受禁制或歧视。自独立后,政府已放宽对基督教团体的入境限制;同时,基督教活动也渐渐得到较大的自由。
今天,国内大部份信徒归于罗马天主教(70.9%),只有14.5%属于基督教其他宗派。他们主要聚居在比绍及其他大市镇。
关注点
畿内亚比绍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在2010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169个国家排名中位列164位。国家的基础建设差劣、社会发展疲弱、超过三分二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下。
代祷
国内的宣教士数目正在增长。愿各机构的宣教士能彼此协调以及与本地教会合作,也祈求未得之民的福音工作能备受重视。
照片來源︰
http://www.operationwellfound.org/projects/guinea-bissau
资料來源: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PU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pu.html
http://www.prayway.com/unreached/countries/bissau.html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AFRICAEXT/
GUINEABISEXTN/0,,menuPK:356680~pagePK:141132~piPK:141107~the
SitePK:356669,00.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guib
代祷系列(第8部) |
利比里亚
概況
利比里亚是1820年由自由身的非裔美国人及从美国被解放的黑奴所建立的独立国家,其英文国名意为“自由之地”。该国位于非洲西岸,与塞拉利昂、畿内亚及科特迪瓦接壤。
首都:蒙罗维亚
人口:约4,245,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英语(官方)及35种本土语言。
宗教:民间信仰 43.4%、基督教(广义) 39.1%、伊斯兰教16.4%。
自1989年至2003年8月签署《阿克拉全面和平协定》期间,利比里亚一直陷于战乱。一个仅有三百万人口的国家就此赔上250,000人的生命,超过一百万人被迫逃离家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随着从美国被解放的奴隶中的基督徒殖居利比里亚,基督教的宣教工作在国家建立初期已在当地开展。浸信会在1822年已经开始建立教会及宣教工作。
首位循道会宣教士于1833年到达利比里亚。部份最早期的移民是循道会信徒,随后循道会亦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宗派。
唯名主义及结合精灵崇拜的混合主义成为教会的主要问题。尽管如此,一些城市及内陆教会正在不断增长及对外布道。
关注点
利比里亚的教育系统在战争期间严重受挫。即使女童能入学,然而乡村的童婚文化却迫使很多女童年少停学。
代祷
利比里亚现正努力从战祸中复原,求神带领国内外基督徒同心携手;不但帮助利比里亚人民打破贫穷循环,更是在他们中间见证耶稣基督的爱和永恒盼望。
代祷系列(第8部) |
佛得角
概況
佛得角群岛位于距离塞内加尔以西300英里的非洲西岸,由十个北大西洋岛屿组成。
该国在十五世纪被葡萄牙人发现及统治,及后成为非洲奴隶贩卖的贸易中心,以及捕鲸船和跨洋航运的重要煤炭补给站。1975年独立后,曾有意与畿内亚比绍统一;国家随后实行一党专政,直至1990年才举行多党选举。
首都:普拉亚
人口:523,568(2012年7月估算)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及克里奥尔语(古葡萄牙语与非洲语的混合语)
宗教:基督教(广义) 94.5%、伊斯兰教 2.7%、民间信仰 1.1%。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十九世纪初,拿撒勒教会已到达佛得角开展宣教工作。不但建立教会,同时把福音书翻译成克里奥尔语。
时至今天,绝大多数佛得角信徒隶属天主教体系;而基督徒则大部份是拿撒勒教会的会友。
关注点
国家天然资源匮乏、食水严重短缺。这些问题因长期干旱周期影响而恶化,并引发过去多次大规模移民。估计已迁移境外的佛得角人民的数目与境内的数目相若。
佛得角人民属于非洲中最健康的族群之一。自独立后,国民的健康指数大幅提升;除了在2007年被归类为“中度发展国家”外,目前亦在人类发展指数的非洲国家排名中列于第10位。
代祷
即使面对贫穷及地域偏远的问题,愿基督徒依然灵命日长,并且信徒的数量亦有所增添。
愿良好的管治得以持续 — 佛得角在天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发展,使其成为非洲国家典范,并在这数十年间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许。
照片來源︰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148486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cv.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CV
http://www.everyculture.com/Europe/Cape-Verdeans-Religion-and-Expressive-
Culture.html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AFRICAEXT/CAPEV
ERDEEXTN/0,,menuPK:349633~pagePK:141132~piPK:141107~theSitePK:
349623,00.html
http://heartforafricablog.wordpress.com/2012/12/02/cape-verde-02-dec-08-dec/
代祷系列(第8部) |
科特迪瓦
概況
科特迪瓦位于西非,与北大西洋接壤,位处迦纳和利比里亚之间。
在法国统治期间,科特迪瓦大部份土地用作农业发展,吸引了来自整个法属非洲地区的外劳。
科特迪瓦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
首都:亚穆苏克罗
人口:21,952,093 (2012年7月估算) ,共有超105个族群。
语言:法语为官方语言;另有60种方言,其中以迪尤克拉语最广为使用。
宗教:伊斯兰教40.7%、基督教(广义)34.2%、民间信仰24.6%。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英国卫理公会在1924年首先抵达,正式开展基督教在科特迪瓦的宣教历史。
始于早期的福音工作,今天的科特迪瓦已建立了超过一千所福音派教会。估计全国人口有高达9.2%是福音派信徒。
关注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可生产国,以及第五大罗布斯塔咖啡的生产国;农作物的出口收益绝对是科特迪瓦的经济支柱。
虽然科特迪瓦拥有宗教自由;部份基督教团体报称,仍然遭到占人口大多数的穆斯林的歧视和恶意对待。在具争议性的2010年总统选举后,基督徒在2011年的暴力浪潮中尤被视为袭击目标。
代祷
求神赐予国内基督徒属灵以及肉身保护,让他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勇敢地实践信仰。
照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7369215@N02/424080346
资料來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iv.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IV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ci
http://www.fco.gov.uk/en/travel-and-living-abroad/travel-advice-by-country/country-profile/sub-saharan-africa/cote_d’ivoire/
http://barnabasfund.org/US/Day-of-Prayer-for-the-persecuted-Church-Ivory-Coast.html
代祷系列(第8部) |
纳米比亚
概況
在1883年的柏林会议上,多个欧洲国家把非洲瓜分殆尽。而纳米比亚 — 这块被大多数欧洲人视为利用价值甚低的干旱地 — 最终归于德国。直至1915年因败给南非联合军队,德国才放弃纳米比亚的管治权。
纳米比亚在1915-1966年间被南非统治;自1966年起致力争取独立,最终在1990年取得成功。
首都:温得和克
人口:约2,364,000 (2012年联合国数据),当中包括36个族群。
宗都:基督教(广义) 89%、民间信仰 7.9%、伊斯兰教 0.1%
语言:英语(虽是官方语言,但仅是7%人口使用的第一语言),南非语最广被纳米比亚人使用 — 包括60%的白种人。本土语言如恩顿加语亦被超过半数人口所使用,另32%使用德语。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1805年,最早接触非洲西南面的游牧民族科伊桑人是伦敦传道会。应伦敦传道会要求,礼贤差会(德国路德宗)与芬兰信义会分别于1842年及1870年相继到达。
基督徒(广义)占全国信徒人口63.9%;最大的宗派是路德宗,其他宗派包括圣公会、荷兰改革教会及循道会。
关注点
目前国内失业率高企;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慨况》统计,约有半数人口失业。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5%人口受爱滋病毒/爱滋病影响。另联合国数据显示,超过半数人口活于国际贫穷线下 — 只能以少于1.25美元生活一天。
代祷
大部份教会已失去生命力,求神帮助这些教会经历属灵复兴。
照片來源︰
http://danielschereck.com/wp2006/wp-2006africa-namibiawindhoek01.htm
资料來源:
http://www.namibian.org/travel/namibia/history.htm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WA
http://goafrica.about.com/od/namibiaatravelguide/a/namibiafacts.htm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NA
http://209.88.21.36/opencms/opencms/grnnet/AboutNamibia2/Population
/Language.html
http://edition.cnn.com/2012/10/23/world/africa/namibia-eye-on-country
-profile/index.html
代祷系列(第8部) |
冈比亚
概況
冈比亚位于西非,与北大西洋接壤、被塞内加尔包围。
1965年2月脱离英国,成为英联邦一员。五年后,透过公投议定新宪法;1970年4月正式演变成独立共和国。
首都:班竹
人口:1,840,454 (2012年7月估算),共33个族群。
语言:英语(官方)、曼丁哥语、窝洛夫语、富拉语及其他本土方言。
宗教:伊斯兰教 89.8%、民间信仰 6.0%、基督教(广义) 3.2%
基督教的
過去與現在
冈比亚循道卫理会源于1821年,当时两名英国循道卫理会牧师 — 约翰.摩根和约翰.柏加 — 率先抵达,成为当地近代历史中的基督教宣教先锋。
今天,冈比亚的福音派教会规模细小,委身的信徒甚少。活跃的基督徒通常担负过量的事奉,故此,教会亟需门徒及领袖的训练。许多牧者在大班竹地区服侍,却很少人愿意进入发展较慢及设施不足的腹地工作。即使他们愿意,寻找经济支持亦殊非易事。
關注點
即使冈比亚河贯穿全国,但整个国家只有六分一的土地适合耕种;而土壤贫瘠亦导致国家只能种植花生 。
旅游业以及海外侨胞的汇款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代禱
愿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能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敢于在家族中作见证。
愿更多冈比亚基督徒有负担向他们的同胞传扬福音。
Photo︰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Gambia_Banjul_0023.jpg
Sources: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ga.html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GA
http://www.methodist.gm/Introduction.htm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gamb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3376517
代祷系列(第9部) |
畿内亚
概況
畿内亚于西非,与北大西洋接壤,位处畿内亚比绍和塞拉利昂之间。
自1958年脱离法国独立后,畿内亚历经专制统治年代。2010年,由柯纳特将军执导的过渡政府举行自独立以来首次自由和公正的民主选举,最后康德当选为总统。
首都:柯那克里
人口:10,884,958(2012年7月估算)
语言:法语 (官方),每个族群都拥有各自的语言。
宗教:伊斯兰教87.4%、民间信仰 8.1%、基督教(广义)4.5%
族群总数:46个(其中30个为未得族群)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宣道会于1918年进入畿内亚,正式开展基督教的宣教工作 。随后,其他宣教机构陆续到达;然而,在1967年全被驱逐出境。当时只有八位宣道会同工获准留下,其活动亦受限制。
直至1984年政权变更后,新政府容许宣教机构入境,从而为国内注入新的宣教动力。新政策促使改革宗教会、法国神召会、环球福音会及国际事工差会相继到达;其后更连同宣道会和Mission Philafricaine组成畿内亚福音派教会及差会联会。
关注点
2006年,畿内亚被“透明国际”(一个监察贪污腐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列为非洲最腐败的国家。由于贪污情况日益猖獗,政局前景甚为暗淡。
国内贫穷问题严重,大部份国民甚少或无法获得稳定供应的食物、食水、医疗、教育或政府服务。
畿内亚人 — 尤其是穆斯林群体 — 对福音的回应率一直甚低,这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中最少接触福音的其中一个国家。
代祷
大部份地区普遍缺乏领袖,以致教会增长和布道工作进展缓慢。牧者和领袖需要接受宣教动员培训,愿神兴起更多敬虔的领袖得着装备。
大部份畿内亚人为未得之民。愿跟随基督的人满有勇气为主作见证;基督徒只身走天路并不容易,祈求一众家庭和族群能集体归向基督。
代祷系列(第9部) |
马里
概況
马里四周被七个国家所包围:北面及东北面的阿尔及利亚、东面的尼日尔、东南面的布基纳法索、南面的科特迪瓦,以及西面的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
首都:巴马科
人口:约16,319,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班拉族是国内最强大、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族群。
语言:法语(官方),班巴拉语为全国商业和贸易通用语言。
宗教:伊斯兰教 87%、民间信仰 10.2%、基督教(广义) 2.6%
自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后,马里在数十年间曾经历旱灾、叛乱、政变及为时二十三年的军政府统治,直至1992年才出现民主选举。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对基督徒而言,马里曾经是安全的国家;然而,自从穆斯林基要派自2013年初占领国内大部份地方后,数以千计基督徒被迫逃至南部或离开国家。北部的基督徒备受极严重的敌视。
全国基督徒总人口中,76.1%隶属罗马天主教,只有23.5%隶属基督教。
关注点
直至2013年1月中,近375,000人从马里北部及南部逃离家园。其中近230,000人在国内流徙,约145,000名难民逃到邻国如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及布基纳法索。
自2012年1月发生暴力冲突至今,北部最少有115间学校关闭、被破坏、掠夺,或遭受未爆弹药的污染。超过700,000名学童因此受影响,200,000名孩童仍无法上学。校园重建、师资培训及学习物资供应均是当务之急。
代祷
愿马里在短期内能恢复和平。
愿已信主的难民能得着主耶稣基督的安慰;愿尚未信主的难民在困境中得着主耶稣基督。
代祷系列(第9部) |
毛里塔尼亚
概況
毛里塔尼亚位于西非;与北面的西撒哈拉及阿尔及利亚、东面和南面的马里,西南面的塞内加尔接壤,西濒大西洋。
首都:努瓦克肖特
人口:约3,623,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共19个族群。大部份为摩尔人(84%)。
语言:阿拉伯语(官方);三分二人口以哈杉尼亚方言为母语。政府及商业机构使用法语。
宗教:伊斯兰教 99.6%、基督教(广义) 0.3%、原始信仰 0.1%、无宗教信仰 0.1%
毛里塔尼亚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国内黑人(非洲毛里塔尼亚人)、白摩尔人及黑摩尔人(阿拉伯柏柏尔人)之间的种族关系持续紧张,而且正受来自“伊斯兰北非盖达组织”恐怖主义日益严重的威胁。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毛里塔尼亚被伊斯兰教掌控超过1,000年,绝大部份国民从未接触过福音。
基督徒偶尔遭受监禁、拷打或被其家人和部族排斥。若外国基督徒被怀疑向毛里塔尼亚人传福音,他们将会遭受骚扰、审问、短期监禁、驱逐,甚或是杀害。
关注点
2009年一名外国基督徒被伊斯兰恐怖主义者杀害,加上发生其他激进事件,导致不少外国信徒离开毛里塔尼亚。
直至2012年8月底,马里北部持续七个月的冲突已迫使逾100,000名马里难民逃到毛里塔尼亚寻求庇护。自此,每天平均仍有数百难民涌入。
代祷
伊斯兰教在毛里塔尼亚扎根一千多年,罕受冲击 。变革的围障在国家政策中已长久设置;不但窒碍福音工作,同时导致社会结构疆化,以及与外界长期隔绝。愿当地人的心早日对福音敞开。
照片來源︰
http://www.csmonitor.com/World/2012/0802/In-Mauritanian-refugee-camp-Mali-s-Tuaregs-regroup
资料來源:
http://www.africaguide.com/country/mauritan/index.htm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MR
http://www.persecution.net/mauritania.htm
http://equip.summitrdu.com/equip/pray-for-mauritania.html
代祷系列(第9部) |
尼日尔
概況
尼日尔是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西南面与布基纳法索和贝宁为邻、西连马里,西北面与阿尔及利亚接壤。
首都:尼亚美
人口:约16,644,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宗教:伊斯兰教 97.1%、民间信仰 2.4%、基督教(广义) 0.5%
语言:法语(官方);豪萨语被广泛使用。
尼日尔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曾经历一党及军人专政。直至1991年,当时执政的阿里谢布将军因遭受人民压力而允许多党选举,最终在1993年产生民主政府。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七世纪时,柏柏尔基督徒被当时刚在北非兴起的穆斯林驱赶至南部,基督教亦从此传入尼日尔。由于当地信徒与其他地方的基督徒隔离,基督教信仰在尼日尔逐渐衰微,这情况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
尼日尔的教会规模细小,且遭受伊斯兰教的极大压迫。然而,当地基督徒对植堂及布道的负担仍然日益增长。
关注点
政府无法为所有儿童提供教育,导致很多儿童失学,当中又以女孩占大多数。
在过去二十多年,尼日尔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近乎减半。在1998年,每一千名儿童中有226人死亡;至2009年则降至128人。然而,发育迟缓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相当严重。
代祷
许多福音机构及教会开办学校,为尼日尔儿童提供教育及认识福音的管道。愿他们能抓紧这传福音的机会,并得着充足的物资及人力支援。
照片來源︰
http://joshinwestafrica.blogspot.hk/2011/11/evangelical-church-in-republic-of-niger.html
资料來源:
http://yaden-africa.com/the-culture/countries/niger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NG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ng.html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country/nige/owtext.html
http://www.soschildrensvillages.org.uk/about-our-charity/archive/2012/09/child-mortality-rates-improve-significantly-in-niger
代祷系列(第9部) |
尼日利亚
概況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西邻贝宁、东接乍得和喀麦隆、北连尼日尔、南濒畿内亚湾。
首都:阿布贾
人口:约166,629,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共524个族群。
语言:英语(官方);各地通行语言包括北部及中部的豪萨语、西南部的约鲁巴语、东南部的伊博语,以及南部的混合英语。
宗教:基督教(广义)50.2%、伊斯兰教 43.6%、民间信仰 5.9%
基督教的
過去與現在
首批进入尼日利亚的基督教宣教士来自大英循道会,他们于1842年在西南部的约鲁巴族中开展工作。其他差会随后陆续抵达:英国圣公会差会、苏格兰联合自由教会及美南浸信会。
根据Open Doors 2013年环球监察名单,尼日利亚在基督徒受逼害最严重的国家中位列第十三。许多北部伊斯兰城镇实施严谨的伊斯兰教法,使当地的基督徒遭受严重逼害。
關注點
在实施伊斯兰教法的十二个北部地区,基督徒正面对迫害 — 接受教育的权利被限制、被绑架的威胁、强逼婚姻,甚至失去工作、清洁食水以及医疗保障。
代禱
尼日利亚北部城镇的宗教逼害已导致数千名基督徒死亡,以及多处的教会建筑物被毁坏。愿神的安慰临到那些丧失家人及遭受伤害的人。
照片來源︰
http://www.persecution.org/theaftermath
資料來源:
http://win1040.com/page.php?id=597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NI
http://sim.org/index.php/country/NG
http://www.worldwatchlist.us/world-watch-list-countries/nigeria/
http://www.worldwatchlist.us/news/nigeria-30-christians-killed-in-eve-of-new-year-massacres/
代祷系列(第9部) |
塞内加尔
概況
塞内加尔位于西非畿内亚比绍和毛里塔尼亚中间,濒临北大西洋。
该国于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长达四十年的社会主义政权最终在2000年选举中和平结束。对以往曾陷入多次政变、冲突和选举舞弊的塞内加尔而言,这次民主政权能顺利接掌国家大局,实属难得。
首都:达喀尔
人口:13,108,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法语(官方)、沃洛夫语
宗教:伊斯兰教 90.5%、基督教(广义)5.2%、原始信仰 3.9%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巴黎差会、西非福音差会、宣道会及环球福音会在1930年代先后到达塞内加尔,陆续建立宣教工作。
在1960-1980年间,其他宣教机构亦相继抵达 — 联合世界宣教、国际浸信宣道会、弟兄会,以及芬兰信义差会。
關注點
目前塞内加尔面对严峻的耕地沙漠化问题,旱灾和耕地管理不善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塞内加尔可望成为首个终止执行女性割礼的非洲国家。现时国内大约有5,000个社区已废除女性割礼,预料将有更多社区跟随。当局相信2015年前能终止有关习俗。
代禱
愿塞内加尔决心根绝女性割礼的行动成为其他非洲国家的榜样。
又求神医治那些曾亲历残酷割礼的年轻女孩和妇女。
照片來源︰
http://artasiapacific.com/Magazine/72/HollowMonuments
資料來源: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093674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SG
http://www.sim.org/index.php/country/SN
http://worldmap.org/maps/other/profiles/senegal/Senegal%20Profile.pdf
http://win1040.com/post.php?id=1620&cat=5
代祷系列(第9部) |
塞拉利昂
概況
塞拉利昂位于西非畿内亚和利比里亚之间,濒临北大西洋。
塞拉利昂在泛大西洋奴隶贸易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该处曾是数以千计西非人被俘虏到国外的出发地。首都弗里敦(或称自由城)于1787年建成,以供被遣返的前奴隶居住。
在英国(前宗主国)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帮助下,塞拉利昂最终在2002年结束长达十年的内战。
首都:弗里敦
人口:约6,126,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共31个族群;其中14个为未得之民。
语言:英语(官方)、由英语演变而成的克里奥语及其他非洲语言。
宗教:伊斯兰教 59.7%、民间信仰 25.5%、基督教 13.3%
基督教的
過去與現在
1792年,在北美归信基督的前美国黑奴把他们独有的“兴高采烈基督教信仰”带回非洲。他们以基督教元素建立新文化,并把这信息传遍塞拉利昂。
基督教组织正积极参与国家重建工作,大部份机构透过全人关怀事工服侍人民在灵性、生理及心理/情绪上的需要。
關注點
由于国家重建需求庞大,以致经济复苏进度缓慢。大约一半的政府收入源自捐款。
塞拉利昂的婴儿及孕妇死亡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加上病毒广泛扩散(如疟疾、爱滋病毒及其他疾病) ,当地的人均寿命只有47岁。
代禱
八成在农村事奉的牧师生活在贫穷线下,因着无法维生,大部份牧者已迁至城市居住,导致农村信徒得不到足够的牧养。愿更多信徒对牧师以及其家眷的生活提供实质协助。
照片來源︰
http://www.umc.org/site/apps/nlnet/content3.aspx?c=lwL4KnN1LtH&b=2789393&ct=8356509
资料來源: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094194
http://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SL
http://www.acwiki.org/Sierra_Leone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sier
http://barnabasfund.org/US/Sierra-Leone-Farming-start-up-costs-for-rural-pastors-46-851.html
代祷系列(第9部) |
圣赫勒拿
概況
圣赫勒拿属于英国海外领土;由圣海伦娜、阿森松岛,以及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所组成。该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美洲及非洲之间。
圣赫勒拿原为荒岛,直至1502年首被葡萄牙人发现;十七世纪期间曾为英国的驻防地。该岛又因法国拿破仑王在那里被放逐至死(1815-1821年)而闻名。
首都:詹姆斯镇
人口:约4,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英语
宗教:基督教(广义) 95%、无宗教信仰 5%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在全国基督徒人口中,88%隶属圣公会。
英联邦于1657年向东印度公司发出新执照,授权他们在任何据点进行筑堡及拓殖工作。由于圣赫勒拿具有作为要塞和中途站的重要战略地位,故于1659年5月5日被东印度公司列为领地,随即开始筑堡工作。其后一个小镇和小教堂迅速在山谷落成,该地在英王詹姆斯二世死后命名为詹姆斯镇。
1671年,东印度公司派遣首批英国圣公会牧师前往该岛。1674年,一所早期建成的小教堂被较大的教会所取代,其后名为圣雅各教会。
圣赫勒拿教区成立于1859年,是圣公会南非洲教省中第四个成立的教区。原本的教区范围覆盖圣海伦娜、阿森松岛,以及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但自1960年代起只包括圣海伦娜及阿森松岛。
关注点
国家经济主要依赖英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本地国民收入来自捕鱼、畜牧和手工艺品销售。由于缺乏工作机会,25%的劳动人口转到阿森松岛、福克兰群岛和英国谋生。
代祷
部份圣赫勒拿信徒只属名义上的基督徒,他们对信仰的委身心志薄弱,出席教会的次数亦持续减少;求神记念,愿他们能重燃追求属灵生命成长的热心。
代祷系列(第9部) |
多哥
概況
多哥位于西非贝宁与迦纳中间,濒临贝宁湾。
该国曾是德国殖民地,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被分割为英国及法国领地,其后于1960年取得独立。
虽然多哥在1991年成立合法政党,并在1992年推行民主宪制;然而执政者被控诉压制反对声音及参与选举舞弊。多年来,多哥的人权纪录及施政情况屡受国际社会批评。
首都:洛美
人口:约6,283,000(2012年联合国数据)
语言:法语(官方及商业语言)及本地语言。
宗教:基督教(广义)44%、原始信仰 37.2%、伊斯兰教 17.8%
基督教的
过去与现在
循道会早于1870年在多哥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Bremen Mission亦在1893年成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法国和英国占领期间,所有德国宣教士被迫离开多哥,促使本地领袖全面接管教会。
神召会及美南浸信会分别于1937年及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差派宣教士到多哥。
目前多哥约有170间与欧洲和美国有联系的基督教宣教中心。
关注点
多哥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遭受孤立使其经济加剧疲弱。
虽然政府在1998年才立法禁止女性割礼,自1996年起有关习俗的执行率已较以往大幅减半。然而,这项习俗至今在中部及北部地区仍相当流行。
代祷
愿教会根治混合主义、假教训及偶像崇拜问题而得净炼。
愿本地宣教机构建立基地及差派工人服侍日渐增长的穆斯林群体。
照片來源︰
http://www.apostolic-pentecostal-churches.org/ecs-togo.html
资料來源: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106781
http://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TO
http://worldmap.org/maps/other/profiles/togo/Togo%20Profile.pdf
http://sim.org/index.php/country/TG
http://www.bti-project.org/countryreports/wca/tgo/
http://prayercast.com/t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