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是多樣性的族群,基本上是指以波斯語(Farsi)作為母語的人。波斯人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份。大約公元前一千年,波斯人開始抵達伊朗(Iran)境內定居,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成為該區域中的主導族群。
由於波斯(Persia)位於歐、亞之間,在貿易上獲利甚豐。波斯文化經過長年的發展,漸漸成為複雜及堅固的文化體系。直到一九七九年的伊斯蘭革命,伊朗和波斯局勢才出現重大變化。在伊朗歷史上,除了阿拉伯人(Arabs)於公元七世紀的入侵令伊朗人脫胎換骨外,還有幾次強敵壓境及受到外國統治的痛苦經歷。
雖然現時絕大多數的波斯人分布於伊朗或在附近的中東國家生活,在世界其他國家也能發現他們的小社區。現時約有一萬七千名波斯人在奧地利(Austria)居住。
在現時流通使用的語言當中,波斯語是其中一種世上最古老的語言,並且是其中一種擁有健全文學傳統的語言。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Indo-Iranian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一種在伊朗、阿富汗(Afghanistan)和塔吉克(Tajikistan)等國家具有悠久傳統的語言。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現代波斯語中,有近60%的詞彙來自閃含語系(Alpha)的阿拉伯語(Arabic)。波斯語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寫。
波斯社會以家庭為主要單位,一般是父系的傳統家庭,重男輕女,財產傳留給男性。波斯婦女在公共場合必定順著她們的丈夫,然而,私下她們也有相當的決策權。波斯男子為家庭的捍衛者,確保家庭的榮譽,並負責保護其兒女和姐妹的貞節。
一般在歐洲的波斯人生活條件較富足。在奧地利城市生活的波斯人社群也有明確的社會階層之分。最低層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初之間遷至的村民,他們在大城市裡一般是工人或工匠。最高階層的是商人、投資者等。
波斯地處歐、亞之間,成為東、西文化藝術的融合點,其藝術遺產不拘一格,具備東、西方的元素。波斯藝術延伸至中亞、高加索(Caucasus)、小亞細亞、伊拉克及現代的伊朗。
歷史中波斯曾出現了大量雕像,通常具有政治及宗教意義。
而音樂方面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二至六世紀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末期的音樂家巴爾巴德(Barbad),甚至更早。隨著時代演變,一種獨特的地中海東部音樂風格成為了波斯的民族音樂,與現今伊朗附近的音樂近似。時至今日,傳統音樂因受伊朗伊斯蘭政府的政策影響而衰落,伊朗的流亡者及異見人士轉向西方搖滾樂,形成帶有獨特伊朗風格的音樂及波斯街舞。
在阿拉伯人入侵以前,波斯人信奉拜火教(Zoroastrianism)。到了十六世紀,伊斯蘭教什葉派成為主導。今天,大多數波斯人是什葉派穆斯林,激進地遵守伊斯蘭法律和原則。上世紀八十年代伊朗領袖魯霍拉.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有一句名言:「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
一九六○年代末期,在伊朗的年輕波斯人中間曾出現了大規模歸主運動,由一位亞美尼亞(Armenia)宣教士海克.霍夫斯派恩(Haik Hovespian)發起。一九七九年的伊朗革命導致更多的年輕波斯人接受耶穌基督作為自己的救主,但伊朗政府嚴厲迫害基督徒,一九九四年,伊朗政府以宣傳異教的罪名將海克處決。
波斯語的《聖經》全本翻譯於一九九五年完成,也有波斯語的福音廣播、〈耶穌傳〉電影及其他福音工具。在奧地利,有1%的波斯人是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