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萬邦‧臨萬民

已經很好,尚可進步——教牧如何在堂會推動宣教?

黃永敏
香港上水禮賢會宣教部負責長老

  看見「已經很好」這四個字,惶恐不知怎樣動筆,因為距離一個「好」字實在還很遠很遠,何敢言很好。

  宣教是每家教會都必須做的事,如果不宣教,筆者懷疑能否稱之為教會。每位基督徒除了清楚知道自己是因基督十架捨身的愛得蒙救贖外,更應知道主的大使命。基督已先愛我們,我們愛祂有多少?我們是否不為自己,而是單純專一愛祂?愛主最簡單的表現就是如主所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15)「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約十四21)「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約十四23)我們有沒有遵守主的命令、主的道呢?大使命不是要我們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嗎?主要我們直到地極為祂作見證,我們教會有兩句鼓勵信徒宣教的口號:「去去去,未到地極仍須去。傳傳傳,應趨人中務要傳。」當然口號不是同來吶喊一兩聲便算,要轉化成行動,我們要拓展神的國,神國的子民豈可投閑置散,應知道神國是全民皆兵的。我國聖人孔子曾說過:「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我們怎可糟蹋神的子民而無可用之兵,神的國不只是全民皆兵,而是基督精兵。

  門徒訓練的責任當然由教牧主導,長執也要積極支持參與。初信主歸入教會的信徒熱情未退,不可任由冷卻,要讓他們永記於心,如何從迷惘中走向光明,因信主而生命得改變。至於有些信徒信主日久,早已沒有任何事奉,勤守主日只不過是例行公事,所以要促使他們知道有今天是靠基督的恩,如果當日沒有傳福音的,便沒有機會信主,還是和世人一樣沉淪,在世沒有指望。激勵他們聽從主的囑咐,實踐祂的使命,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筆者喜歡寫詩,因為詩可以做到興、觀、群、怨。就宣教的責任,寫了兩首:

一.未知真理不識求,求向虛無只恨愁。
  共挽迷羊回正路,忍將囑咐付東流?

二.有言地極直須去,定意不因困乏延。
  最憶當年窮寡婦,傾心盡在兩銅錢!

  窮寡婦因愛主而傾盡所有,我們敢說自己愛主嗎?

  推動宣教,不能口說便算,一定要身先士卒,身體力行,作好榜樣,寫詩一首共勉:

一生心事未能閑,悵望天涯鬢髮斑!
我已顛狂停不得,豈留餘力看湖山。

  推動宣教,短宣是一個重要項目,出發前的招募,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最要緊是讓參加者知道為何要參加。筆者到臺灣雲林縣短宣前曾號召說道:

上帝高居愍世頑(用蘇東坡句),雲林硬土不能閑。
誰人肯動耕耘力,觸動生機一念間。

  神憐憫我們,道成肉身,施行拯救,我們因此蒙恩。在臺灣雲林縣,人們難得聽聞福音,而且傳統迷信色彩濃厚,誰人肯去耕耘撒種。只要我們願意前往,生機就會一觸即發。果然短宣後分享,大家都真情流露,感謝主給他們宣教的機會,讓別人能聽聞福音,蒙恩得救,更感恩的是,藉著宣教,得著造就,得著堅立。

  話說回頭,臺灣雲林縣對犯了輕微罪行的未成年兒童有獨特處理,將他們交由牧師管教,而不是收押在兒童院,教會內開闢一地方名為安親學園,他們在學園接受教誨,及至成年才離開,離開前都有妥善的安排。如果再去,很多時都會重遇他們。我們到臺灣短宣已超過十年了,每次隊員新舊參半,所以很像回家一樣:

又到雲林早似歸,安親子姪夢依依。
如今見面無閑話,只道前燈不可違。

  如果學園沒有新同學,舊的已全部信主,我們就鼓勵他們遵主的話而行,因為主的話是他們腳前的燈,照亮他們不會再行差踏錯。

  每次短宣完結時分享,筆者都會挑戰曾參加第二次短宣的隊員,是否要考慮多走一步,而不是只停留在短宣的階段,更不可視短宣為觀光、旅遊開眼界:

未有閑心放蕩遊,雲山錦繡豈淹留。
殷勤不惜鞋穿破,務要平生志可酬。

  已經說過,短宣是推動宣教的一個重要項目。如何將短宣促成一股宣教動力就要看短宣後的跟進栽培。教會設有聯合佈道隊,正好吸納短宣歸來的隊員作為佈道隊的成員。當然佈道隊不能有名無實,要有足夠佈道工作去磨煉,我們每月最少有兩場監獄佈道,一次國內交流以保持宣教心志,久而久之,兵源充足,不疏戰陣,隨時可以動員。

  雖然只有少數人參加短宣,千萬不可輕看,牽一髮能動全身,若火之始燃,可有燎原之勢,現在教友宣教心志漸濃,不可同日而語,持之以恆,教會就能興旺,福音就能廣傳。固然一切都要教牧全力推動,長執熱烈支持。相反,教牧不熱衷宣教,或是長執不熱烈支持,全體教友如何有宣教心?

  到目前為止,有四位因參加短宣而獻身的隊員,已裝備成為傳道;有一位遠赴工場的宣教士,還有一位整裝待發的準宣教士,不久將開往前線。感謝主!我們可以踏出一小步,但願:

倉皇只羨作欽差,奉使宣恩踏鐵鞋。
安得世人都領悟,更無遺漏在天涯。

 

分類:教牧與宣教短宣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六三期,二○一一年一月號,第二十二至二十三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教牧與宣教

現已收錄 28 文章